保靖县:畅通培育高素质农民“快车道”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5-29 18:30

人才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关键中的关键。自2022年启动实施“一户一大、一家一技”农民大学生培养以来,保靖县加快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人才,建设“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实用人才队伍,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政策东风”强支撑,开通“人才专列”。锚定做大人才增量和盘活人才存量两个目标,打造新型农村人才培养精品工程,让新农民茁壮成长。高位谋划“定方向”。统筹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全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保靖县“酉水人才强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共同推进工作格局,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和县教体局牵头落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提供教学支持。高标设计“增动力”。加快提升农业劳动者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复合型培训路子,纳入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基层党建述职和五个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4.5万名以上的大学生,在2035年基本实现全县“一户一名大学生”目标。高效推进“促优惠”。实施“学费减免、培训补贴、创业支持”优惠政策,按照学员总学费的20%给予学费补助,重点支持未消除风险监测户、已消除风险监测户和稳定脱贫户家庭学员,对创办并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平台赋能”强素质,开办“致富专班”。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构建覆盖全面、资源共享、梯次推进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订单培养”。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教学授课,设置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园林园艺、畜牧兽医、法学、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社会工作、学前教育等专业,培养“农民大学生”647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口保靖县进行教育帮扶,提供定向招生计划,培养一批敢创新的“农博士”。导师“帮带培育”。建立“酉水人才”专家工作站,建立“保靖黄金茶产业研究院”,成立“行业领军专家+科研机构高端人才+本地专家人才”金牌导师团,开设“院士专家讲堂”,培育“土专家”和“田秀才”。把“农字号”科技特派员配置到一线,组织106名以上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组建专技服务团,全覆盖全县172个村(社区)精准指导服务,“一对一”“一对多”带培农民。送教“上门培训”。通过基地培训、田间学校、送技术下乡等途径,帮助农民掌握过硬种养技术,在致富路上大显身手。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行动”,对1393名高素质农民集中认定,评选出300名首届“乡村创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储备库。

“田间地头”强效用,开发“希望专技”。让高素质农民成为新时期有文化、会技能、懂管理、能致富的农业带头人、领跑者,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增多乡村发展“金点子”。通过“能人引领、强村带动”模式,发挥 “一户一大、一家一技”学员及返乡创业大学生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去年以来掀起兴办农村合作社热潮,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17家、家庭农场375家,“两茶一果”特色产业实现历史最好发展,总面积达45万亩,产值突破25亿元。增多基层治理“新法子”。深入开展党员和能人“双培工程”,将农民大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在乡村治理中的模范表率作用。普戎镇落梯村、迁陵镇陇木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黄金村、和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增多非遗传承“好路子”。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通过文化活动、文艺赛事等形式展现非遗特色,让非遗的制作扎根于农村。全县有各级非遗传承人178人,形成苗族鼓舞、土家族织锦技艺、酉水船工号子等非遗特色品牌产品。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