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沅陵县北溶乡杨家潭村的田间地头,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背影,他们是忙着播种高粱的农户。田埂上,村党总支书记邓明星手捧一把高粱种子激动地说:“今年我们积极尝试发展高粱种植,一定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蹚出一条新路来。”杨家潭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流转撂荒土地集体承包,盘活闲散土地资源,发展高粱种植,打造沅陵酒业原材料基地,掀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潮。
直面困惑,积极探寻新路子
杨家潭村是五强溪库区移民村。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加之去年夏秋冬连旱导致作物种植成活率不足,村民对于作物种植的信心降低,这导致村里闲置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如何才能有效解决此问题,成为困惑杨家潭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心头事。
破除“等靠要”思想,“取得真经来,用到地头去”,村党支部先后3次组织前往外地调研取经,实地查看优秀乡村产业发展的心路历程,深入学习了解成功路上的经验心得,让村干部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路、看到了差距。
邓明星组织村干部召开4次讨论会,大家围绕所看、所听、所思、所想,结合本村实际讲感受、谈想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发展性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汇总讨论意见后,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研究,一致通过“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对村里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发展高粱等经济作物规模种植,积极融入到沅陵县茶酒产业链中去”的发展新路子。借势而为,顺势而上,治理抛荒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以产业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认定方向,团结协作闯路子
发展种植,就需要土地流转。村党支部全面充当了土地流转的“引路人”,聚焦土地抛荒、产业零碎、种植无序等难题,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专题研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民意,前后召开7次屋场会和16次村民小组会,收集村民建议56条,制定了杨家潭村土地流转工作方案,成立“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的土地流转服务队伍5支,引领农户有序流转。
针对农户们种植信心普遍不高的问题,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积极对接湖南华隆农业技术公司,带头签订种植合作协议、带头开荒整地、带头规模播种高粱种子,把党旗立在开荒的田埂上。一天一天的新变化,农户们看在眼中、记在心里,逐渐表示愿意在支部的带领下探索尝试。截止目前,有38户农户加入到了高粱种植的队伍中,全村集中流转闲置土地70.6亩,有效解决了耕地抛荒问题,高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将为村民带来每亩1000元的增收,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高粱种植的信心。
发展要想走得稳走得远,服务保障是关键。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凝聚力和服务力。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的形式不断增强普通党员团结在村支两委周围的凝聚意识,激发普通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村党支部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和扁平化服务水平,热心回应群众顾虑,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做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会石滩组村民邓南风说:“村里想发展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是村里为我们好,我们都要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快速行动,有问题和困难村里会及时帮忙解决,我们老百姓对这届村干部很服气呢。”
多元发展,因地制宜宽路子
杨家潭村立足村情,深挖本村资源禀赋、地域特点、产业优势,打破单一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成效明显。将村集体资金20万元投到县“六大临港产业链”之一的茶产业上,与县辰投公司签订固定分红合同,每年分红2.4万元。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同、共建共享”的原则,就近加入碣滩村碣滩茶产业联盟,融入种植、生产、收购、销售和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确保村集体40亩茶园茶叶生产销售有保障。成立刁家界黄牛养殖合作社,与技术能手合作养殖高山黄牛,目前黄牛存栏42头,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6万余元,合作社已连续两年对全村107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到户分红80元。与北溶乡9个村组建高粱种植联盟,与沅陵大曲酒业签订订单农业,由公司免费发放种子、进行技术培训,党支部联盟统一回收销售,保底价发展红高粱种植。累计发动群众157户,共种植230余亩,杨家潭村逐步形成了种养结合、以种促养、草畜联动的发展格局。
多元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杨家潭村配置产业“金钥匙”,探索发展“好路子”,以治理耕地抛荒为引,汇聚人力物力,统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水改厕、乡风文明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坚持补齐民生短板、普惠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