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牢记领袖嘱托 共绘生态画卷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3-06-14 08:54

近年来,汨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并进,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刻在了脑子里、落实在了行动上。

守护一江碧水

紧紧围绕“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总目标,统筹治水、管水、护水,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坚持岸水同治,近年累计投入资金31.5亿元,统筹做好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动态更新“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加强重要河流断面、湖泊、水库水质检测,突出抓好水源规范化建设保护,推进全市水质实时监测全覆盖,对水域乱排乱放等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实行河湖治理“党员协理长”模式,明确党员干部担任村级河湖“党员协理长”,充分发挥河湖“党员协理长”“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构建支部联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河湖管护新格局,打通河湖长制工作“最后一公里”。推行“民间河长”模式,102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党员持证上岗,认领责任河湖,在汨罗市行政区域内开展江河湖库保护宣传、知识普及和公益活动,监督并举报企业、个人破坏水生态、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协助河长和相关部门监督执法,营造全社会共同管水护水良好氛围。同时,发动3.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守护好一江碧水 逐梦幸福河湖”“共护河湖库 青年志愿行”“爱护母亲河汨罗江”“净滩行动”等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汨罗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引来中华秋沙鸭、白鹭、灰鹤、骨顶鸡等20种国家珍稀鸟类群集,桃花水母、长江江豚嬉戏汨罗水域,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图片

“民间河长”集中宣誓,持证上岗,认领责任河湖。

保卫一片蓝天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倾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猛药去疴的力度、刮骨疗毒的勇气,坚持市级领导牵头,环保、公安、城管等部门与镇村党员联动,逐户开展“敲门行动”,坚决取缔小散乱废家庭作坊式企业,对再生资源交易“划行归市”,全部迁入工业园区集中交易市场,并抢抓机遇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塑料产业形成环保闭环,踏上绿色崛起之路,汨罗市高新区跻身“千亿园区”和省级“五好”园区。同时,统筹推进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整治、扬尘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蓝天保卫工作,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85.8%提升到2022年96.7%,近三年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

图片

汨罗城区屈子生态湿地公园

留住一方净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厚植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构建层次分明的生态保护格局,确保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牢记耕地保护乃“国之大者”,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以网格化为基础,建立四级田长体系,明确各级田长1025名,发挥基层党员熟悉情况的优势,利用卫星监测、全面布控摄像头和“湖南田长”APP全覆盖等手段,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积极推行“小田改大田”模式,将“巴掌田”“斗笠田”集中连片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做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入选全省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以历史遗留矿山及在建矿山两位一体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完成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454亩,湖鼻、周坊、凤形、庙岭、乐福田五家矿山已经建成省级绿色矿山。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置22个市级林长、174个乡级林长、371个村级林长,实现森林、湿地资源全链条分级管理,完成人工造林8.9万亩,封山育林8.11万亩,退化林修复8.92万亩,森林抚育10.65万亩。完成绿化通道里程900余公里,成功打造了G240、G536、G107、十古线、湘慧线、红屈线和汨罗江大道等重要生态廊道。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2%,林木绿化率达到47%,活立木蓄积量年增长率均超过4%。拥有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各1处,国家4A景区2处、3A景区4处以及多个国家和省级旅游景点。

图片

玉池山旅游公路生态走廊

涵养一抹清新

坚持把建设和美乡村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在全市重点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栽果树”行动,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扫干净,扫出“新面貌”。突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开展室内室外卫生整治,认真抓好垃圾分类处理,共建共享文明美丽家园。瞭家山社区678名志愿者主动认领公共区域,不定期自主上路维护卫生,瞭家山人人争当志愿者,家家都有志愿者,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社区。摆整齐,摆出“好规矩”。持续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加强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武夷山村规范村民集中建房,拆除杂屋围墙,新修加宽道路,新建雨污水管网,在全村边角地见土插绿,见空栽树,见缝造景,美丽家园整整齐齐、清清爽爽。栽果树,栽出“摇钱树”。充分发挥钢架育秧大棚闲置期效益,共种植220亩高档红椒,并成立汨罗市优质红椒产业协会,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抱团发展、降耗保质,全市累计实现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闲置大棚变成了“聚宝盆”。白水王家坪新屋塅屋场,引导每家每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上了10~20棵脐橙树,一棵脐橙树挂果丰产每年实现收益300~400元,每户增收3000~8000元,栽出一片“摇钱树”,既能美化庭院,又有经济效益,农家小院变成瓜果飘香、绿色满园的生态家园。

图片

武夷山村鸟瞰图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