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地处浏阳市西北部,是国家级浏阳经开区所在地、长沙十大片区之一金阳新城核心区。近年来,永安镇紧紧围绕“对标江浙,打造标杆,全国一流”的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因村施策,紧扣“土地、产业、资产”三大资源,多路径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永安路径”。2022年,永安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20余万元,全镇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0万元。
激活土地资源,变“低产地”为“高产园”。土地是乡村的核心资源,永安镇大胆引导各村勇乘改革东风、用好土地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建成产业园区。永安镇抢抓浏阳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引导西湖潭村通过“土地入市、农民入股”的新路径,建成湖南省首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项目——尚东产业小镇。2017年,西湖潭村5个村民小组354.38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一流转至村级土地合作社,由合作社放到自然资源部门挂牌出让。浏阳星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启动永安家具产业聚集区建设。村级合作社代表村民以摘牌价入股星辰公司,占公司股权10%,约合1亩地年收益8000元,其中村集体获得30%、村民获得70%。仅该项,西湖潭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85万元,且根据协议2022年还将增加5%。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实现规模发展。各村党总支领办或入股合作社,通过入户走访、村民小组协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等形式,有序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至合作社开发经营,统一规划引领,实现连片种植,推动产业发展。其中,芦塘村入股车田合作社,依托有机板栗种植和游客设施开发,共流转土地3200余亩发展农旅产业,建成3A级景区“遇见童年•美栗谷”。2022年,芦塘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3万元,并带动2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永安镇永和村成功探索了“党总支+合作社+公司+高校”的发展模式,由村级合作社筹资建设大棚基地,公司承包种植经营,高校提供技术指导,开发建设了蔬菜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建立销售网点4个、直销超市3家,平均年产优质蔬菜50万斤,总产值达200多万元,年均盈利4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0余户,2022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用活产业资源,变“外助力”为“内生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永安镇大力推行“党总支+”模式,充分利用各村独特优势和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多元化乡村产业,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先锋引领。永安镇将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级绩效考核指标,大力支持各村引进党员乡贤能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芦塘村引进党员建筑工程师于建起,在湾里屋场建设了老种子博物馆、老种子博览园,每年接待研学的学生就达到3万余人,蔬菜种植和研学的年收入可达到200万元左右,用一颗老种子书写了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传奇故事。产业赋能。永安镇充分发挥各村优势资源,鼓励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村级产业。大安村党总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为契机,深入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村级合作社名义向长沙市鹅童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万元,预计年分红达20万元。堡垒聚力。督正村以村党总支牵头、公司运营、村民参与的方式成立村级物业公司,为辖区5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垃圾清运、周边环境维护、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2022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
盘活资产资源,变“闲置楼”为“聚宝盆”。闲置资产是促进村集体增收的重要来源,永安镇加快推动闲置资产有效盘活、高效利用,以此唤醒“沉睡”的资产。全面盘清底数。镇村两级均成立集体资产资源核查清理专项工作小组,对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办公用房、仓库、厂房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建立物业资产管理台账。同时,结合资产位置,对经营项目、周边环境等进行市场调查,指导各村有针对性地制定盘活计划。强化精准施策。芦塘村党总支引进资源帮助村民盘活闲置房间发展民宿经济,采取村民提供住房和硬装、合作社进行软装和运营、村级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经营湾里屋场13家民宿,收入总额村民占60%、合作社占30%、村集体占10%,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收入。加强运营管理。各村将闲置资产修缮整理后,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既节省管理费、维护费,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比如永安村将原永明村村部进行修缮、整理、翻新后出租,年收租金24万元。今年以来,全镇12个村均将闲置的校舍、办公楼、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市场租赁、入股投资等方式盘活,共获取收益14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