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坚持求新求变,以“三个推动”,系统性推进基层党建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展现了组织担当,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探索创新之路。
推动理论学习“走心”,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力。制定出台“党建五分钟”制度,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树牢党建意识,提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水平。一是时间上求“短”。基层党组织召开会议时,探索在相关议题前,用相对固定的五分钟左右会前时间,学思想、谋党建、强引领。着力解决基层学习不经常、单次学习时间久、效果不突出等问题。洋泉镇试点以来,效果显著,锻炼培养了一批懂党建、会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二是方式上求“活”。或学、或讲、或议,重点更新政策理论知识,补充业务短板盲区。并结合中心工作和底线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讲思路和办法,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全市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意识得到极大增强,收集了300余个好点子,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取得更大成效。三是内容上求“实”。每次安排的内容,都紧扣中心工作,着重解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比如市抽水蓄能项目推进中,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建设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意志、行动,村民们主动为施工环境护航,确保了进度。去年以来,借助党建五分钟平台,全市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二十大精神原文导读,有效地实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学习全覆盖。
推动集体经济路子“走活”,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推行“党建+产业联盟”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把支部建在联盟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构建产业联盟。强化乡镇党委龙头作用,统筹辖区内同一产业,跨村建立产业联盟,做大比较优势。派出党委班子成员担任联盟指导员,在联盟上建立联合党支部。党支部委员会与联盟理事会实行交叉任职,共同管理联盟事务。党支部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为载体,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暨联盟会议或联盟内部轮值活动,组织座谈交流、现场考察等,帮助共同提高。二是加强资源统筹,壮大联盟产业。探索统筹各村的项目资金,以优先股形式入股优质企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与建行合作推出“裕农共享贷”,累计为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3.5亿元;统筹上级扶持资金,用于奖补产业发展并作为股金入股企业分红。安排1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奖补塔山瑶族乡蓼叶联盟,按照新种蓼叶1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并将这些奖补资金作为村集体入股企业的股金,享受固定分红。打造“常宁茶油”“常宁塔山茶”“无渣生姜”等公共品牌,让联盟成员共享品牌效益;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管理,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实现联盟内部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三是健全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探索完善“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固定分红”等模式,构建村集体、企业和群众三方受益利益联结机制。塔山瑶族乡组织茶企和村签订协议,由村为茶企收购鲜叶,茶企支付管理费,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左右。西岭镇组织大三湘公司将年收益与村集体按7:3分红后,再将油茶林返包给村民管理,村民既得红利、又有劳务收入,增强了村民参与动力。
推动基层治理“走实”,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作用,全面抓实基层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包片联组、村(居)民小组长联村(居)民代表、村(居)民代表联户的组织体系,推行“一卡一册一室一栏”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探头”“前哨”作用。一是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传播惠民“好政策”。通过上门走访、屋场恳谈的方式,面对面与所联系的群众拉家常、话发展,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讲解政策,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中。去年以来,柏枋镇共组织召开200余场屋场恳谈会,由村(居)民代表作为宣讲人,在各个屋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森林防火、新阶段疫情科学精准防控政策等内容。二是当好村情民意信息员,倾听群众“真心声”。在走访中及时收集联系户的意见建议,将村(居)民关注的“急难愁盼”事项第一时间反馈给村(社区),帮助村(社区)更快掌握信息。例如蓬塘乡探索在村(社区)屋场党小组活动场所设立“民情联络点”,由党员身份的村(居)代表“坐班”,帮助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解决邻里“烦心事”。经常动态掌握联系户和区域基本情况,协助村“两委”做好人、房、物等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主动亮身份,投身到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难点多、危险大的工作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例如三角塘镇为村(居)民代表工作配备了袖章和工作记录,每个月在村中进行一次全覆盖的巡查走访,发挥基层底线守护“吹哨”作用。四是当好乡风文明示范员,引领乡村“新风尚”。组织村(居)民代表通过线上微信群转发倡议书、入户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劝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人”,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破除成规陋习,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例如板桥镇利用春节返乡的契机,开展大走访活动,集中宣传反电诈、禁毒等新风尚,取得较好效果。(常宁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