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在深入推进扁平化治理改革过程中,湘潭市雨湖区广场街道党工委以“红润雨湖”党建共建为引领,积极实施“四联四有”新路径,统揽基层各方资源,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街社联合,让基层治理有方向
在位于马坡里10号的广场街道和平社区,居民刘奶奶望着家门口新建的办公大楼笑得合不拢嘴,这里就是刚刚落地的和平邻里中心项目。“以前这里是省建三公司的老食堂和锅炉房,设施破败、环境脏乱,没想到如今建成了一个外观漂亮、功能齐全、活动丰富的党群服务阵地!”刘奶奶说。
为提升居民服务水平,街道党工委围绕创建共同发展的“社区共同体”理念,采取“社区联建+片区发展”的新型资源共享方式,以和平邻里中心服务阵地为中点,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共同发展。今年街道正式启动“和平美好片区”项目,把涉及辖区和平、建设、福利、中心等4个社区的资源项目进行整合统筹,在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智能服务、治理机制等四个方面制定详尽的升级改造方案,力争在两年内形成惠及2.1万人的“15分钟完整生活圈”,着力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和美好社区标杆。
(新建的和平美好社区邻里之家)
企地联动,让经济发展有底气
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推动创科发展的生力军。为了搭建青年创业就业桥梁,广场街道党工委联合湖南精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办雨湖区“创业会客厅”,并邀请本土企业家、经济领域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创业青年代表举行首场座谈会。
精正设备公司是位于广场街道辖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汇聚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与街道共办“创业会客厅”,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人才交流平台,也便于对外宣传雨湖区在鼓励、支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吸引更多青年返潭就业创业。
(广场街道主办雨湖区“创业会客厅”)
此外,街道党工委不断加强与辖区江麓机电集团对接,搭建“需求发布、供给搜集、按时会商、资源共享,双向赋能”工作传动链条,精准对接利益契合点和兴趣连接处,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成功引进配套产业链搏德精密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订一期项目投入1亿,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
校地联建,让文化生活有内涵
为加强面向全社会的理论政策宣传普及,广场街道党工委致力于探索党的先进理论大众化传播途径,积极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活动,与市委党校合作组建“学习之星”志愿服务队伍,邀请党校优秀专家名师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党的政策理论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街道与市委党校联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
街道党工委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契机,联合湘潭大学法学院专业人才资源,聚焦婚恋家庭矛盾、物业管理矛盾、邻里纠纷等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推动“送法进社区”“送课进社区”等项目落地见效,累计服务500余人次,有效地融洽了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物业之间的关系。
医地联手,让居民健康有保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广场街道党工委聚焦“一老一小”服务,探索“党建+健康”服务模式,把柔性关怀渗透到各个细微之处。
辖区老年人占比高达30%,老年人养病、养老、养生是刚需。针对老年人易陷养生骗局、盲信盲从耽误病情等痛点问题,街道党工委充分整合江麓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医药专业优势,牵头组建了一支由31名专业医护人员构成的“健康之星”志愿服务队伍,定期深入各区块开展健康养生讲座、义诊服务、慢病管理、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等细致周到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之星”志愿服务队为居民开展爱心义诊)
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其顺利度过“拔节孕穗期”,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假期二课堂”平台作用,特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麓医院等优秀心理临床治疗师,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辖区青少年带来一系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处理情景课堂,让孩子们学会用阳光心态正确处理成长中的压力和情绪。
(“假期二课堂”青少年心理辅导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