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  时间: 2023-07-12 10:47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2023年6月13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长沙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浙江大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期间既学习了丰富的“理论套餐”,又实地观摩参观了杭州市东梓关村、横一村、径山村、小古城村等“千万工程”建设示范点。通过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研,努力学习“干万工程”的发展理念,用心回味、真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贡献力量。

一、激发农民内驱力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乡村的能人贤士来当领头羊。过去耕者有其田、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想振兴、能振兴、会振兴,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

1、组织大培训大讨论。乡村振兴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要以大培训为契机组织大讨论,实现思想大解放。要组织乡村干部、乡土人才到浙大等知名院校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到农村进行现场教学,让大家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实际需要来消化吸收。要组织到省内外乡村振兴的示范点现场观摩,近距离学习浙江等地在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培训期间要充分利用晚上组织乡村振兴大讨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碰撞思想的火花,让大家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说出来,学以致用深入思考适合村情的发展对策,积极找项目、促发展,打开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2、最大限度发挥乡贤优势。乡贤人才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深挖在外返乡人才资源,通过建乡贤库、搭建平台等务实举措,增强乡贤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使更多在外返乡人才助力家乡发展建设。要让村里的乡贤能人和党员群众共话村里发展问题,吸引和帮助更多有情怀、有能力又想投身乡村振兴的新乡贤、艺术家、知识青年,返回乡村、扎根乡土,并通过人才下乡、乡贤返乡,把村民组织起来,实现乡村振兴与乡贤人才的“双向奔赴”。

3、加强乡村治理。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要注重从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择优选取,用知识广、能力强、人脉好的干部充实农村党支部,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在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商议办,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将土地流转、民生工程等群众关注度高的事务纳入议事堂。要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推行重大民生事项票决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农民群众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深化改革增活力

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只有改革才能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和产业发展平台,释放更大的红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释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1、进一步激活生产要素。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土地、资金、资产、人力等生产要素,把分散的农户通过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的方式组织起来,盘活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通过确权、颁证、流转等程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建立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的发展新格局。激活群众建设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事前竞争、事后奖补的方式,鼓励群众自愿投资投劳,使群众动起来推进乡村建设。

2、顺势而为适度规模经营,要推动“农民土地的资产化资本化”,推进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确权,消除土地流转中的诸多不确定性,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打消农户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通过小田改大田,改造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农田撂荒闲置地会被杜绝,也利于农田的流转,引进企业或大户来经营。

3、为基层党员干部减负松绑。上面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是落实各项政策,传递各类信息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直接窗口。要严厉打击“指尖上”的新形式主义,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努力为基层干部“松绑”。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让他们从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中解脱出来,轻松上阵,激活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员干部大有作为。

三、蓄势赋能添动力

乡村振兴是一场科技、数字、文化等对农村的重塑和赋能,科技、数字、文化赋能会让乡村振兴更具想象力,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1、科技赋能。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打造科技服务“轻骑兵”。要出台政策,把越来越多的涉农学子送到各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激发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真正成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牵线搭桥推进院校企合作,通过专家项目合作、专家顾问团、专家对口帮扶、专家培训、支医支教等多种服务方式引导专家人才下乡,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要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利用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

2、数字赋能。流量经济、直播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主要业态。要邀请抖音、快手大V与本地直播网红联手直播,提升农村产业及农村田园生态体验数字化产品的转换率、利润率,变数能为产能,变流量为力量。要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扩大乡村主题的数字内容生产,探索数字要素在乡村振兴场域中的实践应用,加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农机、水利等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大田、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数字加工车间,使更多农民享受数字红利。

3、文旅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殊资源,也是最吸引人,卖点最大、流量最大的特殊资源。乡村文化旅游是一块肥沃的土壤,要向乡村文化要发展点,从乡村民宿到非遗工坊,再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活化,讲好故事、整合资源。要依托传统乡土文化资源、文化业态和民俗风情,举办各类村赛、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乡村文旅IP。

四、久久为功看定力

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是成功的关键。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止“新官不理旧账”,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

1、惠及农民群众。乡村振兴工作,说一千道一万,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要从满足农民群众所需出发,把农民所需所盼所急放在心上,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最终让群众直接受益。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资本下乡不应偏离“三农”发展轨道,警惕“跑马圈地”“圈而不种”,避免“富了老板,亏了老乡”。既保护企业在乡村投资的积极性,又要为工商资本下乡立规矩,完善资本下乡准入和监管制度,防范资本“跑路”和农户权益受损,构建企业与农民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2、改善村容村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打好“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一是要拆违,查处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攻坚克难,重锤出击,及时拆除村庄违建和残垣断壁,为环境整治腾出充足空间。二是要治污,大力推进“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不再引进污染型企业,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变革。三是要改善,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入手,先易后难、层层递进加大道路、通信、文体、养老等人居设施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配套。

3、因地制宜求美。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尊重农村发展的原貌,也遵循不同村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着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土特点、乡愁味道,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旅等新业态,有条件的地方适时组织抱团养老、亲子研学等项目和活动,进行稻虾、稻鱼、稻蛙等一体化养殖,发展农业体验游、农业休闲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尹卫东)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