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醴陵市浦口镇荷花村立足打造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从农村党员实际出发,对党员实行分类精准管理,全方位、全覆盖强化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为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关爱式管理,让老党员有依靠。聚焦“重要节日有慰问、生活困难有帮助、平时生病有看望”等长效机制落实,及时掌握老党员所思、所缺、所急、所难。针对8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荷花村党总支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由党小组组长定期将相关学习资料送到老党员家里,并询问他们身体和生活状况,鼓励其发挥余热,为村级发展进言献策。“感谢组织的关心,我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84岁的党员陈光桃说道。上门送学可以让老党员足不出户参与党员学习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形势,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宣传好党的路途、方针、政策,使老党员全方位发挥余热,利用“七一”等重要节日,邀请老党员围绕入党初心、文明家风等讲授“微党课”,发挥传帮带作用,并让老党员牵头组织“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银发”先锋力量,使村风焕然一新。
链条式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归属。流动党员群体整体呈现年轻化、高学历趋势,为用好这一“优质资源”,荷花村党总支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拧紧“学习+管理+党员作用发挥”管理链条,有效解决了“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组织难管理”的难题。采取“班子成员+流动党员”模式,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让13名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同时,并利用国庆、春节等契机,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座谈,开展“书记上党课”等活动,与流动党员交流村级建设发展、个人工作学习等情况。依托学习强国、红星云、微信群等平台,采用“互联网+”模式,实时推送学习内容,建立“一周一通报,半月一学习,一月一联系,一季一汇报”制度,保持流动党员与党支部的经常联系。并长期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了“引进一个项目、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片群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观念新、信息灵、关系广的优势,为家乡发展送信息、引资金、办企业。三年来,全村流动党员为家乡带回先进技术和信息200多条,带出富余劳动力500余人次,同时为荷花村引进烟花鞭炮企业1家。
赋能式管理,让青年党员有本领。青年党员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中坚力量,村级建设的主力军。荷花村党总支将党员教育作为青年党员提质赋能的重要途径,按需探索开展“订单式”教育,累计邀请10名党校老师、技术能手、农业专家来村授课,重点开展实用技能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8场次,确保青年党员每年掌握1-2门致富实用技术。充分利用荷花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科技、经济、法律等教育培育12场次,着力解决个别青年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基本功差等问题。并大力搭建“支部+合作社+群众”产业经营发展模式,让青年党员领办合作社或发展特色种养业,先后推广和发展了金银花种植、小龙虾养殖、苗木种植等特色产业,到2022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为村级产业振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