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县:把握“四个关键点”推动行政消超见成效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7-18 17:22

近年来,新晃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行政消超为主要抓手,积极在严控总量与满足发展之间找准平衡点、寻求最优解,有力服务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行政编空编87个,其中县直行政空编16个,乡镇行政空编49个,政法专项编制空编22个,有效实现了编制资源优化配置。2022年,新晃县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二类县第15,在怀化市对县绩效考核排B类县第1。

聚准“焦点”,把握行政消超的目标方向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坚持原则、较真碰硬、把住关口、严控总量”的指示精神,把解决行政编制超编问题作为一项政治性任务强力推进。抓实上级要求。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部署要求和相关党内法规,清单化落实全省县市区行政编制超编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严守政策规范。坚持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对照《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关于印发<县市区行政编制超编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湘编办发〔2022〕10号),制定全县详细行政编制超编消化方案。厘清发展需要。围绕县域编制“管牢”与“管活”、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一线部门编制需求等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12次,收集关于编制管理意见建议18项,各单位编制具体需求62项。

缓释“痛点”,破解行政消超的现实困境

聚焦行政消超执行中的“梗阻卡塞”,采取针对性措施逐一解决。打消干部个人顾虑。按“三步走”策略,解开被消超干部“身份会不会丢失”“待遇会不会降低”“政策会不会持续”等心结。组织关心。由县委组织部分管人事的副部长牵头,逐人交流谈心,表明组织态度,理顺个人情绪。会议稳心。以县委编委会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从县直行政机关调整到参公单位及文化市场、农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四大领域’综合执法机构的行政人员保持人员身份、职级待遇、晋升通道不变。”单位暖心。各超编单位对本单位需要开展的消超对象、去留、职务职级等问题,先后召开支委会、党委(党组)会、干部大会进行研究,让消超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消解机关单位“缺编”困惑。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时常抱怨“缺编”,屡屡提及申请编制增加人员的问题,县委编办组织专班“把脉问诊”,找准是否存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失调等“结构性缺编”问题,提出定制式编制优化方案。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针对经济发展一线部门编制使用不合理,人员进出不畅,现有占编人员年龄大难以胜任新工作要求,年轻化、专业化人才正常入编难等问题,逐项制定方案,分类分批解决。比如,推行产业园区档案封存、调任等手段畅通园区干部进出通道,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打通“堵点”,理顺行政消超的方法路径

牢固树立编制资源“一盘棋”思想,因地制宜以“五个一批”盘活县直单位行政编制资源。干部交流减少一批。单位有参公二级机构的,超编人员就地化解,把一部分人员分流到参公单位。调整机构设置和编制,分流一批到事业机构。通过此举,6人交流至单位参公二级机构,28人交流至综合执法大队,2人交流到其他机关。干部任用消化一批。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机构编制政策制度衔接。单位领导干部缺人的单位,优先从超编单位调剂。领导班子在换届和日常调整时,在单位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总量内解决超编。领导职务人员若改任职级且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涉及其他干部调整安排的,机关没有空缺编制,确因工作需要调整到机关工作,采取“出一进一”,解决超编。机关事业身份科级干部占行政编制总额的,组织上予以调整。下到乡镇提拔一批。实行激励政策,调整一批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截止目前,共9人经过组织任命调整到乡镇。鼓励公务员下乡镇工作,提高相应职级待遇;鼓励三年内即将退休的干部下乡镇解决职级待遇;明确乡镇公务员除组织提拔进城以外,在乡镇工作不满五年原则不能进城,适当控制超编情况。自然退休减员一批。鼓励工龄达到30年的干部提前退休,达到35年以上的原则上办理提前退休。目前,全县共自然减员8人。周转编制缓解一批。建立行政编制周转池,破解“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矛盾。将已明确为参公单位的群团机关核定行政编制全部收回置换为事业编制,同时对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等单位有空余编制的按50%左右比例收回纳入“动态编制池”,全县共收回行政编制21名,有效防止编制资源空置沉淀。

架构“支点”,发挥行政消超的赋能效应

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以行政消超为支点,构建人、岗、事的动态平衡,推动编制管理服务与县域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推动基层人员配备更齐。以有力有序的行政消超,解除一批单位人员编制“冻结”状态,编制使用优先补充经济发展部门、重点项目、重点民生领域机构领导班子缺额,优先满足经济发展、巡察工作、乡村振兴、信访维稳、急难险重任务、大政研大督查等“六个一线”用人需求。截止2023年5月,全县106个领导班子全部配齐,其中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11个单位因超编领导班子“只出不进”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推动干部队伍结构更优。通过“五个一批”干部调配,全县行政机关干部队伍年龄35岁以下249人,占比14%,35至50岁882人,占比49%,50岁以上668人,占比37%;男性1196人,占比66.5%,女性603人,占比33.5%;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66%,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弥补全县专业干部不足的短板,积极探索柔性引才育才模式,先后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大、湖南医药学院、江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聘请3名县域经济发展顾问、20名产业发展顾问,分批次选派26名第一学历是全日制本科的9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直机关跟班学习。推动服务发展支撑更强。根据省市县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决策部署变化,适时整合县级机构编制,以行政消超留下的余地拓宽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的编制需求空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比如,积极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在怀化市率先组建陆港事务中心,设事业编6人。聚焦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组建征拆事务中心,设事业编20人。围绕新晃特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中药材产业服务中心,设事业编4人。同时,赴东安、平江考察学习,积极筹建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溯源等工作提质增效。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