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生活吸引力和党员教育实效性,各地坚持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为抓手,通过组织党员轮流讲“微党课”、集中观看党员教育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推动党组织生活走深走实,让党员教育走心入心又暖心。
浏阳市:
一堂微党课,激活“引领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开展“党员人人讲党课”活动,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好“大党课”,普通党员全员讲好“五个一微党课”(一分钟“微党课”、一句话“微党课”、一段史“微党课”、一场剧“微党课、一本经“微党课”),编印《“基层党建共性案例”小课堂》手册,探索互动式党课,营造“人人讲党课,处处是课堂”的浓厚氛围。在乡镇(街道)党校开设“竞赛课”,讲身边人、说身边事、道身边理。全市机关单位开展以“建功新浏阳、共绘新图景”为主题的党课竞赛活动。组织开展“田间课堂”,邀请先进典型人物、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现身说教,分享乡村致富经。开设“假日党课”,组织返乡流动党员上党课,为流动党员“补钙壮骨”。
一部教育片,厚植“内生力”。依托32个乡镇(街道)党校、326个村(社区)远教站点、2776个党员活动室等阵地,注重从红色资源、身边事例、反面典型中发掘素材,每月推送一批优质的党员教育资源片。注重宣传先进人物,推送《五次援藏酿造甜蜜事业》等典型事迹片,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激发党员的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性体检”、分享入党初心故事、交流学习心得等活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章党规,将警示片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度融合,用身边案例和事例以案明纪,推动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进一步强化党员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组织开展送学上门和线上学习,确保行动不便党员和流动党员不缺课。
一次社会实践,增强“服务力”。通过“部门申请、市级审定”的形式确定主题党日社会实践内容,依托“浏阳党建”微信公众号提前一周发布活动安排。党支部可围绕中心自选动作,结合农村水利设施建设,302个村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党员参与“乘东风、掀冬修、促振兴”党建领航冬修水利活动,全市毛渠、斗渠及田间沟渠疏浚率达92%以上,为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打下坚实基础。以主题党日为契机,开展“党员微服务、群众大满意”活动,赋予每名党员不少于200元的微服务资金使用权,实行“接单式”服务。各基层党组织利用假期返乡热潮,设计环境整治、植树育苗、水利维护等“振兴乡村微实事”认领岗,引导流动党员办实事、当先锋。
在鲜花基地开展产业发展微党课。
新邵县 :
以“微党课”为媒,理论宣讲“走新”又“走心”。全县各党支部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形式,每月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开展“四微”活动,通过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员领导干部专题讲、普通党员轮流讲等方式开展“分享式”微党课。各位党员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实际用“微朗读”“微分享”的方式讲述“微故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创新推出“星期一夜校”平台,联点县级领导、联村科级干部、镇村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广场院落,主持召开恳谈会、院落会,进行农家夜谈,将“农家院子”变成“学习园地”,把政策理论“普通话”翻译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土方言”,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截至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实际,共开展1.2万余人次“微党课”宣讲活动。
以“教育片”为镜,观影交流“入脑”又“入心”。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贯穿于党员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建立湘西南特委旧址纪念馆、太芝庙社区红色美丽村庄、五泊山烈士陵园、白水洞廉洁文化馆等教育基地“红色课堂”。围绕红色故事、身边榜样、反面典型等主题,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红星云、邵阳党建等平台精心选择教育片20余部,组织拍摄《永远的承诺》《小河蓝图》等教育片12部,“党课开讲啦”系列视频24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专题微党课10部,进行集中展播。积极打造“指尖云课堂”,依托“新新邵”“新邵发布”“新邵党建”等平台,定期推送《“情动新邵”第六届道德模范事迹》、《青·廉说》等微视频,各村(社区)党组织在党员管理微信群广泛分享,并组织在外流动党员学习交流,分享观影体会,用光影铸魂,让党员从红色故事、感人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以“促实践”为本,服务群众“用心”又“暖心”。新邵县将“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以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抓手,以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入口,搭建“星期五大扫除”载体,每周五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提示,推动全县党员干部进网格、进村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与党员、村(居)民代表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各村(社区)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村(居)民代表跟进、群众一同参与,在辖区内积极开展卫生清洁、文明创建、安全教育、禁毒宣传、交通劝导、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构建了常态化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机制,着力将矛盾解决在村组、风险化解在源头、底线守护在常态。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60余件,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600余条,帮助解决垃圾清运、路灯安装、道路维修、灌溉用水等各类问题2800余个,让党员紧贴民心,群众倍感暖心。
湘阴县:
“月计划”助力党员教育“明方向”。湘阴以“一月一片一课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把日常学习和教育培训作为党员干部队伍整体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整合全县党员教育资源,依托全县1094个网格和“党建+网格+协会”,充分考虑全年节日活动和各镇村(社区)党组织实际情况,按照“一镇一主题、一村(社区)一方案、一月一计划”的原则,年初制定好全年党建活动计划,明确每月主题,细化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指导。根据省市每月学习安排,紧扣“党”字主题,定期向全县15个乡镇(街道)和210个村(社区)推出党员教育资源推荐包,每月初发布“第一议题”学习内容、党课分享主题、党员教育电视片和实践活动清单等资料,助力党员教育工作明方向增实效。
“微课堂”推动教育活动“提鲜味”。党员教育的成效离不开丰富的载体、资源和多元的形式。湘阴注重盘活资源、串点成线,让基层的实地变课堂、资源变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红色课程为抓手,以红色故事为载体,打造党员的“微课堂”,让基层党员教育有“鲜”味,激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县委组建含县委常委在内共17人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县委宣讲团、共14人的新时代群众工作政策宣讲团,各乡镇(街道)成立15支共203人的宣讲小分队,不断创新授课形式,采用“情景党课”、“互动党课”等形式,配合视频短片、PPT与场景设计,通过讲述湖湘红色故事、经济发展路径、初心担当使命,以“小故事”呈现“大道理”,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干部群众人人讲的浓厚氛围。
“警示片”助推党员干部“强免疫”。为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慑力,助力党员干部坚守“底线思维”,湘阴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廉政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一环,湘阴县纪委监委将典型案例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永远在路上》,针对不同层次、系统、群体精准施教,分层分类制定警示教育“套餐”,有效推进了警示教育入脑入心。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学先进,树榜样”主题,依托“学习强国”“红星云”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组织全县党员集中观看红色影片《守岛人》,强化党员理想信念。为避免“一本教科书用到底”,湘阴精细化区分受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开展警示教育,联合纪委监委,对党员干部多发易发违纪违法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分层分类定制警示教育方案,实现不同受教育对象在不同“课堂”、用不同“教案”,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今年以来,全县先后召开乡村振兴、酒驾醉驾、粮食等领域党员警示教育课20余场。
“多实践”促进教育成果“增质效”。结合“四千干部联民家,凝心聚力促跨越”新时代群众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员教育的“实践课堂”设立在田间地头,动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县已收集意见建议2802条,当场释疑1502条、办结460条。南湖洲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敬老院和独居老人、留守儿童、脱贫户家中,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聊家常、问寒暖,摸摸棉被、开开冰箱、看看餐桌,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走访慰问65人,解决实际困难12个,切实营造了关爱服务、温暖民心的良好氛围。金龙镇创新“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多元共治、服务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理论转化为内生动力,抓好康尔乐康养公寓的服务工作,针对老年群体开展反诈宣传、测量血压、谈心交流等关爱行动,切实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