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做好“红色资源+”文章,让红色文旅“活”起来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8-01 21:41

红色为底,文旅发展动力足。近年来,浏阳以古色“焕新”、红色“飘扬”、绿色“增收”为思路,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助推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2022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304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2.26亿元,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名列第6,实现连续5年上榜,成为长株潭和湘赣边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以红为底

焕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夏日来到小河乡皇碑村,从村部出发,沿着一条山村公路驱车至几里路外的横岭组,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古朴典雅的大屋。

远远望去,整栋大屋坐北朝南,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面阔三间。在大门左右两侧的墙上分别镶嵌着两块青石字碑:其中一块刻有“浏阳县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浏阳县人民政府一九六二年三月公布,浏阳市文物管理所一九九八年三月立”。另一块则描述了1932年在此召开浏阳县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的简单经过。

“1931年10月,红十六军由江西万载县白水乡向浏阳运动,在途经浏阳小河乡皇碑村横岭时进行了数天休整,并临时将军部设在这里……这就是黄五美祠,原为黄氏宗祠,现在成为了旅游景点。”皇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显初介绍。

自2021年来,小河乡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挖掘革命老区丰富红色资源,新筹建红十八军组建地小河革命历史陈列室,将小河所有红色文化集中展陈于一馆。开馆以来,吸引1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建等活动,参观游客达10余万人次,该地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色资源,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在浏阳这片红色热土上,有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7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近2万件(套),革命类爱教基地、纪念馆24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苍坊旅游区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省级红色文旅小镇1个(文家市镇);走出了胡耀邦、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宋任穷、杨勇等30位开国将军,诞生了寻淮洲、李白两位“双百”人物,孕育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有近2万名烈士献身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事业,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浏阳将这些红色资源延伸,持续打造红色研学线路,形成以文促旅焕发的“新风尚”,让红色浏阳焕发出新活力。

以红带绿

形成文旅融合新特色

如果说,革命烽火是浏阳厚重的赤诚红色。那么,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则为浏阳带来一抹清新绿色。

前不久,浏阳发布了秋收起义之旅、寻访初心之旅、红色故居之旅、革命烽火之旅四条不同的浏阳红色旅游路线。每一条红色旅游路线除了有主要红色景点外,还精心推荐了周边景点:“走的就是一个红色‘飘扬’、绿色‘增收’的思路。”

“像我们村,以村集体经济的方式陆续推出了越野山地车、露营烧烤、蔬菜采摘等项目,每逢节假日和周末人流量都能迎来一波小高峰。”在小河乡皇碑村,红色旅游景点打卡的水波效应十分明显。杨显初表示仅仅是越野山地车一项,每个周末就有几千元的收入。

在小河与星河之间,耳畔是树叶与风的合奏,抬头望去是触手可及的星空,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小河乡新河村,从今年5月底进入试运营的小星河天文台露营基地成了热门打卡地。“太空舱”、“银河”木屋、“水滴星空”帐篷、“金字塔”休闲帐篷……每逢周末,便一“帐”难求。

“小河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带着孩子参观了几处革命旧址后再在这里露个营,体验感很完美。”恰逢周末,长沙游客李明带着孩子参观了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家祠堂等几个革命旧址后,选择了在世外桃源般的小河乡再住一晚。

在全域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浏阳不仅注重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同时也因地制宜,让红色与古色、绿色、彩色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促进当地旅游向更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和中共湘鄂赣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就位于大围山镇万亩桃林基地,游客登山摘桃、访古寻红,尽在方圆间。当地果农邓芳涌种植了220亩水果,旅游旺季时,他早上采摘的几百斤水果一上午就能卖空,2022年产值有百万余元,实现了红色文旅产业与水果产业相互促进。

在永和镇,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贞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唐亮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浏阳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著名的国家级非遗菊花石雕技艺、曾为全国六大磷矿之一的浏阳磷矿旅游资源相互补充。在张坊镇,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当地的造纸、油纸伞等非遗项目,还能参观王首道故居、李白故居。在浏阳城区,中共浏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等红色景点在绚丽烟花的照亮下,更显厚重底蕴,让游客流连忘返……

“2022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304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2.26亿元,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名列第6,实现连续5年上榜,成为长株潭和湘赣边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刚坦言,以红色带绿色,近年来,浏阳红色旅游的内容、形式和产品开始呈现多样化,由传统的观光游览开始向参与和体验式旅游转变,成功拓宽了当地致富增收创收的渠道。

以红引擎

探索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浏阳又“出圈”了——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52条,浏阳有一条入选,系长沙地区唯一。

一座山、一条河、一面旗、一朵花,展示了浏阳旅游的独特魅力。

而在一座山、一条河、一面旗、一朵花中,“一面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不胜枚举的英雄人物,星罗棋布的红色景点,使得浏阳的红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如何让“一面旗”成为引擎,让红色旅游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破题之路在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浏阳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

作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的首倡者,浏阳携手湘赣边区域合作县(市、区)成立了“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整合红色文旅资源,多次推出不同主题的湘赣边红色旅游路线,全力带动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并通过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湘鄂赣三省9县(市、区)发行初心源·湘鄂赣文旅一卡通6万余张,涵盖300多家优质文旅资源,反哺文旅企业260余万元,带动文旅消费1.6亿元,为拉动湘赣边文旅消费注入“红色动力”。

同时,浏阳立足清廉文化、红色文旅资源优势,发布清廉主题精品旅游路线,用七条路线串联起30余个红色景点和廉洁地标,引领游客追寻先辈足迹,在游玩中感触清廉底蕴……

“旅游最大的魅力在于巨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浏阳近年来开始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就是为了做到真正的有底气、有名气、有人气。”陈刚表示,随着《浏阳市全力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标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浏阳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文件的实施,2023年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浏阳召开,浏阳的文旅融合发展将迈上新台阶。下阶段,浏阳将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在红保、红研、红培、红播、红节、红展、红健、红创、红书、红演等方面创新发展路径,全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