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农”墨重彩 绘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3-07-26 12:45

饱满的猕猴桃喜迎丰收,沉甸甸的稻谷压弯枝头,紫色的葡萄闪耀光芒,盛放的玫瑰娇艳欲滴;房前屋后清爽开阔,村庄道路干净整洁;热闹非凡的文化广场、凉亭、长廊,处处欢歌笑语……这里是永顺县高坪乡场坪村,村民们把产业、风景和美好生活全部画成墙绘,形成村庄里的独特风景。

图片

场坪村墙绘

近年来,场坪村立足“多彩”主题,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村庄,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项目,每年吸纳村民就地务工1000余人次;充分利用猕猴桃、时鲜水果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使农林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产业收入35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超1.5万元。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文明村镇。

铺生态原色之“纸”

绘生态宜居之图

走进场坪村,小桥流水,鸡鸣鸭唱,青瓦白墙,绿树掩映……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打造起“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池塘、果树、崭新的柏油路和文化墙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迷人画卷。

图片

场坪村后溶圣女湖

“多给村里做点实事好事,把村子建设的更美,让村民生活的更好”是老村支书李宗校上任之初的就职宣言,也是他的“美丽乡村梦”。他说:“我身为支部书记得带头干,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着村“两委”给大家做好表率,这样群众才会给力。”现在,场坪村的年轻村干部们,主动学习老支书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传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美丽场坪、多彩后溶”主题,开展“四治三种一创”活动;按照“三包”模式,积极发动村民自行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定时定点收集生活垃圾,集中整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及推广卫生厕所,切实维护改善村容村貌,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在山水田园间蹚出一条“幸福路”。

磨文化基石之“砚”

绘文明和谐之图

走进场坪村,只见村里处处“旧貌”换“新颜”,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宣讲,不断补足乡村振兴的短板,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精气神,展示文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夜幕降临,村民们“夜生活”拉开了序幕,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新建设的硅胶篮球场上拉开序幕,这些比赛的球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场边欢呼声、掌声、加油声、尖叫声此起彼伏。球场内球员们打得尽兴,球场外村民们看得过瘾;更有群众自发组队自演广场健身舞,歌声激荡、欢乐似海,村民们用动感的舞姿在这里演绎美丽乡村的精彩,追乐求美的健身热潮在悄然兴起,蔚然成风。

图片

场坪村硅胶篮球场

从场边的小观众到场上的“明星球员”,篮球队员唐根生见证着老家乡村篮球场的变迁。“我从幼时开始接触篮球便深深的爱上了这项运动,但那时村里没有篮球场,想要组队打球得去其他有篮球场的地方。不过现在条件好多了,村里修建了新的篮球场,并且都是硅胶篮球场,再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一湾湖水、一座古桥、一栋古楼、一株古树、成片果园等,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场坪乡村文化图景。

研产业发展之“墨”

绘经济发展之图

走进场坪村,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电商服务网点,600余名合作社社员,7000余亩猕猴桃,黄桃、葡萄等时鲜水果820亩,稻花鱼200亩,观赏花卉80多亩……这是一份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耀眼成绩单。

“老百姓常说‘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的体会是既要村民富,还要村上富,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做强集体经济,我们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场坪村支部书记彭康说道。

便利的交通、宜居的环境、突出的产业优势,为场坪村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016年,由产业大户向廷明牵头,40多户村民共同出资200余万元,修建后溶生态农庄,发展乡村旅游,开发集花卉观赏、水上游船、休闲垂钓、土家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

“除了务工收入,不少村民还以资金、土地入股,大家都干劲满满。”作为农庄负责人,向廷明对未来发展思路清晰,“要继续完善观光游步道、修建乡村民宿、丰富游玩项目、引进特色产品,让‘多彩’的场坪越来越美。”

图片

场坪村草莓采摘园

如今,行走在场坪村的阡陌中,一幅幅生态美景渐次展开,一曲曲文明之歌接续传唱,共同开启了美丽乡村的新篇章。未来,场坪村将继续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文明的乡风成为最靓丽的文化符号,写好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