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限度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湘江新区以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织密基层组织网络,2.3万名村(居)民代表化身“邻长”,共同汇聚起一股强大的“邻聚力”。
以“邻”为桥 织密基层组织网络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基。
今年以来,湖南湘江新区在网格化治理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建立了贯通“镇(街道)—村(社区)—片—组—村(居)民代表—联户群众”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推选2.3万名村(居)民代表为“邻长”,每个邻长联系5—15户家庭,形成了一个个小微的“邻里圈”。
眼下,随着2.3万名邻长联点到户,一批基层治理难题逐步破解。麓谷街道锦绣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灿辉对此深有体会。
锦绣社区锦和园小区属于保障房小区,安置对象为内五区企业改制及棚户区拆迁安置人员,老年化严重,人员结构复杂,各类诉求多。
如何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营造互帮互助的小区氛围,这是一道横亘在锦和园小区的治理难题。
基层治理是一项深入社会神经末梢的工程。这样细致而全面的工作既需要发动群众参与,也需要找到主心骨,聚焦党建引领。“镇(街道)—村(社区)—片—组—村(居)民代表—联户群众”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在锦绣社区有了尝试。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该社区成立以退休党员为主的小区党支部,推荐小区有号召力的党员担任党支部委员,同步选优配强单元楼栋长,建设一支覆盖“网格长(支部书记)-支委(片长)-楼栋长-单元长(代表)”在内的骨干队伍,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每家每户。
有了完善的组织架构,锦和园小区的居民代表们活跃起来了,在小区治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8栋居民代表唐元芝将自己要把楼下板结空地改造成花园的想法告诉楼栋长后,很快有了回应:社区全力支持。说干就干!以居民代表为首的邻里开始自发捐款、捐花、参与劳动,2个月的齐心协力后,一个赏心悦目的小花园现身小区。小花园建成后,居民代表们又自发组建“护绿”队,轮流“值日”。
“如今的锦绣社区已经成了一个互帮互助、自治程度高的‘大家庭’,他们都开玩笑说,你这个社区书记可以高枕无忧了。”吴灿辉笑着说。
以“零”为基 推动小区邻里守望
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人,目的是构建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新格局。
新区依托来自群众、贴近群众、根植群众的邻长,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着力激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活力,一改过往村(社区)“包揽式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式治理模式,让广大邻长在“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中,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邻聚力”。
每周一晚上7时,学堂坡社区的“邻长微信群”里开启学习模式,如今已经组织开展了271期学习,像这样学习房屋安全、燃气安全、防电诈等居民关心关注的知识已经成为了学堂坡每周一晚上的固定活动。社区党组织组织邻长们学习完后,邻长们纷纷把学习资料送到了联户的居民家中,不断提升学习的普及率与实效性。
如今,有了邻长后,上传下达渠道更畅了,邻里关系也愈加亲近,“陌生人社会”逐步向“熟人社会”回归。这是咸嘉湖街道白鸽咀社区湘腾琴岛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将现代化高楼住出了传统式大院的烟火气。”白鸽咀社区党总支书记凡素琼笑着说。
今年66岁的段芝兰是现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她也是居民交口称赞的“段邻长”。为了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段芝兰牵头成立小区志愿服务团队,探索出以“三方共商评议、小区达人评选、服务团队评分、文明行为评说、重大事项评审”为主要内容的“五个评”工作制度。
在“五个评”工作制度指引下,党员带头示范,居民积极响应,志愿者踊跃参与,湘腾琴岛养犬不牵绳、垃圾分类不彻底、小区无游泳池等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得到了有效解决。
眼下,在湘腾琴岛小区,以往点头之交的“陌生人”,现在成了一起团购的“战友”;曾经意见颇多的邻居,成了“一锅吃饭”的“家人”;谁家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顾了,“邻长”帮忙分忧解难;谁家做了什么美味的菜肴,邻居这时候也能分享到香喷喷的一碗……邻里幸福圈慢慢织就。
以“灵”为要 激发自治内生动能
一贯到底的基层组织体系为每个小区(村民小组)撑起了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融合的生态,在邻长们的引领带动下,邻里之间的隔阂逐步消解,“邻里一家亲”的居住氛围在更多小区涌现。如何激励履职尽责的“邻长”,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能,湘江新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灵活、务实、管用的激励制度。
咸嘉湖街道咸嘉新村社区针对老旧小区人员流动大、租住户多等特点,依托智慧化平台、信息化手段,把智慧小区建设与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居民代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新入驻居民的基本信息,为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码上办”是望城坡街道长华社区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创新举措,通过“码上办”小程序,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熟知便民政策、反映诉求,第一时间掌握反馈问题办理进度。通过探索搭建智慧管理平台、便民小程序,让民情通道搭上了信息化翅膀,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群众诉求“秒响应”。
为了激励邻长更有担当、更好作为,湘江新区对一贯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邻长纳入业委会、村(社区)后备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重点推荐对象,纳入新区、街道(镇)、村(社区)等各级各类先进表彰优先推荐对象。咸嘉湖街道白鸽咀社区湘腾琴岛小区联动物业公司,对小区治理参与度与贡献度高的邻长给予物业费折扣……与此同时,一些社区还把邻长作用发挥与雷锋超市生活物资兑换挂钩;联动小区商店门店,对表现优秀的邻长给予VIP折扣服务等等。
“通过强化正向激励,邻长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展现了自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湘江新区组织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打好各项激励措施“组合拳”,有效激发了邻长们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党建引领下,新区正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2.3万名邻长如同织密了一张幸福网,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而居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正是这一探索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