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正确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聚焦“四精”、提振“四气”,切实加强“四类干部”队伍建设,为绥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精选”源头,在识别储备中存“底气”。强化人才储备,多途径多渠道发现优秀的“四类干部”,不断拓宽“四类干部”发现渠道。坚持多渠道“引水”,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出台《绥宁县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实施方案》,修订发布《绥宁绿洲人才行动计划(试行)》,明确“四类干部”培养选拔目标,强化培养选拔措施,抓好“四类干部”源头储备,通过考录招聘、人才引进、绥籍英才回引等方式,不断充实“四类干部”队伍。坚持多维度“蓄水”,出台《绥宁县“四类干部”后备干部选拔和管理实施方案》,注重调整充实后备干部时,充分考虑“四类干部”的比例要求,从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及时发现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四类干部”;注重做实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专项考察,发现识别表现突出的“四类干部”;注重分层分类储备,按照身份类别、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等分类建立“四类干部”库,即年轻领导干部库和40周岁、35周岁以下科级干部及党外、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库。2022年以来,开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专项考察3次,发现掌握敢担当勇作为的优秀“四类干部”117名。坚持多举措“活水”,建立进出通畅的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动态管理、优进绌退。结合年度考核、干部考察、班子研判、政治建设考察等途径,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四类干部”的现实表现和道德品质,对德才不佳、担当作为有差距的干部,坚决“出列腾库”,始终保持“四类干部”一池活水。2022年以来,先后对全县科级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开展综合分析研判3轮次,清退出库“四类干部”9人。
“精心”培育,在学习历练中增“才气”。将“四类干部”培养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强“四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教育培训方式,根据“四类干部”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紧扣高素质专业化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主体班、专题培训班等方式,针对性开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应急处突等9类专题培训,创新“一写二评三分享”培训模式,组织学员撰写调研报告、评论文章200多份,召开主题座谈会分享学习心得8场次。强化一线实践培养,坚持把基层作为培养干部的“练兵场”,每年选派一批“四类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大的一线岗位历练,在应对复杂考验中提升素质、增强本领。2022年以来,有计划地选派110余名“四类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一线实践锻炼,分批次组织46名“四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省市各类培训院校学习培训。强化梯次结构培养,按照领导班子结构需求,全覆盖排查摸底“四类干部”数量、年龄结构、任职经历等,定期分析研判“四类干部”使用梯次情况,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排查摸底、分析研判,在符合比例规定的基础上,打破换届时才考虑班子年龄梯次配备的做法,做到缺哪个年龄段,补哪个年龄段的干部,推动形成梯次合理、人才充裕的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干部任期制要求,科学把握干部成长使用规律,坚持让“四类干部”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职务锻炼,引导干部在多环境多岗位实践中锻炼成长、积累经验、增强本领。
“精细”管理,在严管厚爱中守“正气”。始终把从严管理贯穿于“四类干部”队伍建设各环节、全过程。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四类干部”日常跟踪了解、谈心谈话、关心关爱等制度,坚持把提醒、函询、诫勉作为“四类干部”日常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实地走访、廉政家访、座谈了解等方式,及时了解“四类干部”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情况。建立组织、纪委、政法、信访等多部门的信息沟通制,有效衔接干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强化“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日常监管。2022年以来,提醒谈话10人次、诫勉谈话12人次。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出台正向激励二十条措施,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清单”“负面清单”,对符合容错条件的大胆容错。坚决处理打击报复、诬告陷害干部的行为,及时为受不实举报影响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常态化开展回访教育,促使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2022年以来,为干部容错纠错1人次、澄清正名4人次、重新使用知错能改的干部1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和政治建设考察,全面了解和掌握“四类干部”的现实表现和政治素质,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四类干部”及时约谈、调整,通过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倒逼“四类干部”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2022年,对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2名乡镇领导班子,1名县直机关主要负责人予以平职调整。
“精准”任用,在选人用人中树“风气”。健全完善日常发现、适时使用等机制,常态化选拔任用“四类干部”,做到用当其时、用当其位,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风向标”。注重用当其时,牢固树立重一线、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一线作为选拔重用“主考场”,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的“四类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2022年以来,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考察选拔“四类干部”48人,优先选拔34名实绩突出的“四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注重用其所长,选干部、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坚持“依事择人、人岗相适”,积极按照学科背景、专业特长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大胆给位子、压担子。2021年以来,选拔5名经济、旅游、教育、农业、土木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四类干部”,到县发改局、县文旅广体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担任领导班子。注重常态选配,构建组织部门牵头,纪检、统战、妇联、团委共同参与的联合发现选拔机制,在每次干部集中调整选拔中,都充分考虑领导班子结构需要,对尚未达到“四类干部”配备目标的领导班子及时选优配齐,对空缺的县管职位优先考虑“四类干部”,对关键重要岗位注重有针对性地选配“四类干部”。2021年换届以来,先后提拔年轻干部81人、女干部44人、少数民族干部154人、党外干部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