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绵延起伏的神仙岭上风车摇曳,围坐在野趣猩球山谷营地的天幕下聊天谈心,走进火龙果园摘下个头饱满的大果子,品尝一顿风味地道的农家饭……这个夏天,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桐木村的热度如温度,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民宿满房,餐厅满座,欢声笑语满山谷。
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桐木村,如何充分借助天然禀赋、资源优势,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幸福生活?让村民畅享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桐木村交出了属于自己的高分答卷:以特色民宿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月亮湾民宿走廊,并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盘活闲置资源 以民宿经济驱动产业兴
桐木村总人口3710人,地域面积为6.38平方公里。地处丘陵地带的桐木村森林覆盖率达78%,山林绿视率高达95%,可以说是满眼皆是绿。
记者沿月亮湾民宿走廊前行,一幢淡黄色两层民宿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桐木村的第一家民宿——莲花书栈。
2014年,热爱旅行,怀揣民宿梦的“90后”夫妻邂逅了桐木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我们当即决定在这里圆梦。”宜人的自然景色与悠闲的乡间生活让侯星辰与妻子立即决定:租下一处闲置的二层民房,把民宿做成事业,在莲花养老。次年,莲花书栈开业,提供民宿、料理、摄影和美术体验等服务。
随后,2015年集手作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枕山小院”,2016年集住宿、乡村游、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莲遇”……桐木村凭借着历史悠久的底蕴、依山傍水的风景、四通八达的交通,不断吸引人前来投资兴业。
“发展的路子走得稳不稳、科学不科学,还要看后续能不能跟得上、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桐木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海告诉记者,在下好“先手棋”之后,桐木村迅速盘点村里可利用起来的闲置资源,加大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
一方面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来夯实基础,一方面摸排村上可开发盘活的资源蓄动能。此外,镇政府还牵头对部分老屋进行了初步改造,拿出优惠政策吸引客商前来投资。
风吟谷民宿曾是一处废弃的石灰厂;蜗牛花园集市的花园庭院,则是土流网在桐木村建设的样板房,昔日闲置在村道旁无人问津,而今满园的绣球花吸引着游客合照打卡。
莲花开、自得居、拙鱼舍、璟蓝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的相继入驻,打开了桐木村乡村旅游的一扇窗口,吸引了一拨拨游客走进来、留下来。为增强民宿品牌效应和影响力,2021年,桐木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月亮湾民宿协会,推动12家民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形成民宿集群和高地。
同年,桐木村建成了桐木文旅驿站,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导游讲解、团队拓展等一站式服务,驿站类似景区集散地,对莲花、桐木文旅资源进行集中推介的同时,还向当地民宿和农户收购当季瓜果蔬菜、手工制作的农副产品进行出售。此外,村里成立了长沙市趣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通过与村干部的共同推动,整合分散经营的各个文旅项目,形成桐木村“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
如今,在“民宿+”的带动下,桐木村的规模农庄、采摘农业、特色养殖、休闲体验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微度假”旅游方式不断丰富,推动桐木村的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开花,月亮湾民宿走廊已然成型。
联动农文旅 以民宿经济带动乡村美
推窗闻鸟鸣,开门见山水,走在桐木村,花香沁心脾,细风拂脸庞。望远处,梯田、晨雾与炊烟交织,和绿意延绵的群山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乡村旅游发展给桐木村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同时也对人文环境和乡风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桐木村,好地方,村庄美,民风淳;乡村游、是目标、要实现、齐贡献。”2021年,桐木村党组织牵头,召开老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结合桐木村的特色,修订成“三字经”版的村规民约,一共24条,288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村规民约倡导奉献,共建美丽宜居家园。在‘公益事、要积极、讲奉献、不贪利’方面有突出成效。”桐木村党小组组长李红军作为老村支部书记,对村风、民风的变化感受颇深。“以前村上搞建设,出钱村民可能都不来,现在大家主观能动性增强了,都免费、自愿地参加建设。”
记者走访发现,在桐木村,柏油硬化道路直抵家门,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化粪池、污水池、垃圾分类池,沿路装上了光电互补节能灯,“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随处可见。村民们还自发组建起了环保志愿队,时刻保持身边每一寸土地的“绿色”。
群众的思想逐渐改变,每组自筹资金实行美丽村庄“微改造”,现在桐木村的“颜值”越来越高。民宿火了,游客来了,玩的花样也多了:桐木生态农业园、南洲湖农庄人气旺盛,南洲湖年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蓝莓、草莓、火龙果、葡萄、脆桃采摘让人流连忘返;澳洲龙虾、银鳕鱼、花菇鱼养殖吸引八方游客;铁骑营马术俱乐部、溪沙渔业、花园集市帐篷节特色体验活动火爆出圈;野趣猩球山谷营地、小懒村露营基地多次举办的音乐会、特色主题活动持续刷屏。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如今,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持续增强,对村里的建设也非常积极。”在桐木村工作生活20年的李金海看来,桐木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民宿产业的发展不仅相辅相成,还促使村民的乡村文明更进一步。
做强村集体 以民宿经济带动农民富
农文旅产业如何持续升级?桐木村探索出“1+2+N”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党建引领、协会组织、农户参与,规划1个集体经济发展蓝图,搭建桐木村经济合作社、长沙趣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这2个组织框架,探索项目运营、农产品开发销售、资产管理、劳务服务、创客空间等N种经营方式。
“现在村民的收入已不再是单一的土地流转金,收入结构逐渐趋向多元。”李金海介绍,趣桐文旅公司成立后,村集体以公司形式入股参与民宿、露营基地等项目,按比例分红。对于闲置房屋,通过委托出租、合作开发、回收开发、入股经营四种方式,由村集体公司统一对外租赁。
民宿火了,游客多了,如何让村民积极融入月亮湾民宿走廊的建设当中,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也成了李金海思考的问题。
在村里的带动下,搭建了厨师、保洁、种植、泥瓦工“人才库”,直接带动周边530多人就业增收。莲花书栈还打造了“乡创学院”项目,以共创方式与村民签订协议,既解决了民宿经营人手短缺的问题,又能帮扶村民学习获得新技能。此外,璟蓝民宿还与农户共同开发的蓝莓酒、坛子菜等绿色农产品,通过线下线上平台拓宽销售,帮助村民致富。
村里还开发了“花开桐木”小程序,线上推介桐木村乡村旅游、农业企业的优质蔬菜水果和村民家的生态农产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依托庭院闲置地块,因地制宜、宜农则农,有效拓宽村民增收渠道。2022年,桐木村村集体经济达56.1万元,同比增长85%。村民人均年收入3.7万元。
“乡游桐木,‘宿’造美好。”李金海表示,接下来,桐木村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神仙岭做好做实“山”的文章,持续完善优化神仙岭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文旅融合,打造集民宿旅游、休闲度假、亲子研学、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都市后花园”,让游客来得更多、留得更久、玩得更好。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乡村发展驶入提质升级的“快车道”,乡村民宿该如何更好安放游客的一袭“桃源梦”?记者认为,桐木村持续探索“三味”发展路径值得细细品鉴:
保“土味”。乡村民宿的最大特点,一定在于乡土味、田园特色。桐木村在发展的同时,保留了乡村最基本的特征,从规划设计就非常注重与自然生态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搞大拆大建,不圈地建“村中城”,修路也注意因形就势,绝不挖山填水破坏原来的风貌。此外,还有农耕文化的体验,漫步青石步道,欣赏田园风光、采摘果蔬、体验农耕乐趣,这些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能让游客有徜徉自然,回归田园,释放身心之感。桐木村也在认真谋划,未来将开发康养板块,探索“民宿+”的更多可能。
提“品味”。消费升级,大势所趋,尤其是在民宿消费呈现群体年轻化、需求多样化等特征的背景下,乡村民宿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桐木村采用“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突出当地特色打造专属乡村旅游品牌IP,实行民宿错位发展,打造差异化、多样化的旅游行程,提升乡村旅游持久的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此外,桐木村还牵头成立了月亮湾民宿协会,制订民宿公约,进一步促进月亮湾民宿走廊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善“加味”。各行各业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常态,乡村民宿的发展,也需要融合多种业态。桐木村积极引导和挖掘骑马射箭、户外拓展、亲子研学、采摘体验等要素与民宿产业有效融合,探索出了“民宿+采摘”“民宿+艺术”“民宿+露营”等融合发展方式,形成了以民宿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民宿产品体系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