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党建引领百年煤城展新姿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3-08-08 18:50

宁乡北部,地多煤藏。宁乡市煤炭坝镇,有着数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素有“湘中煤都”“百年煤城”之称,曾是湖南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煤矿之一。

民国三十年修选的《宁乡县志》中记载:“煤炭著名老矿自明代,距今三百五十年历史。”鼎盛时期,有五万多名煤矿工人,大小煤矿五十余家,产能过百万吨。

曾经气势恢弘的厂房、生生不息的锅炉,是当地煤矿工业发展的最好缩影。在那个激情迸发的年代,一代又一代煤矿人抛洒青春与热血,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随着资源日益枯竭,煤炭坝煤矿于2014年相继关停,工人失业,产业凋敝,是当时的艰难处境,转型发展之路迫在眉睫。煤炭坝社区作为“百年煤城”的核心区,是煤炭坝集镇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集中排放地,在2014年所有煤矿关停后,一度变成了“矛盾纠纷多”“遗留问题多”“失业人口多”的“三多”社区。

转型之初,镇上做过多次探索与尝试,曾打造露天影院等文旅项目,但均以失败告终。

旧址修缮,拍摄电影,重构一座工业旅游特色小镇,成为煤炭坝镇的发展方向。煤炭坝镇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推进基层治理,怀揣“变废为宝、盘活资源、发展产业”的转型思路,利用百年采煤文化,打造了集工业研学、红色影视、科创文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竹山塘工业遗址公园,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

虽然工厂已在时代尘烟中挥手告别,但穿行在如今的工业遗址公园,斑驳褪色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特色鲜明的时代标语,工业气息仍无处不在。

图片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黑金时代,这里原来是大型设备修理库,现在主要展出煤矿工人用过的作业工具、通过影像再现煤矿的生产场景。”在讲解员的介绍中,红旗广场、矿区遗址等场所一一呈现。打铁炉、运煤车、压制煤球……种种老物件和大型采煤机器记录着工人们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

“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我们与潇湘影视集团等公司达成合作,为他们提供拍摄场地,景区运营、策划等则交由一家专业的文化传媒公司。”煤炭坝镇相关负责人说,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工业遗存,先后有《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刘少奇》等10余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影视剧一经播出,来此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期每月接待两万多人,以游带影、以影促游的模式逐渐形成,实现旅游产业与影视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竹山塘工业遗址公园还打造五大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工业研学、红色研学、匠心研学等特色研学课程,与多所中小学学校达成合作,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宣传主阵地。

从此,煤炭坝镇开启多业态、多形式、多维度的全新城市周边游模式。

当产业转型之路愈发清晰时,煤炭坝镇的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也开始同步推进。

2015年,当地党员群众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通过投工投劳、主动筹资,向上争资,分期分批实施改造提质,废弃的煤坑摇身一变成“春天里”党建文化广场,周边辐射带动“老菜农”蔬菜种植基地近200亩。


图片    图片

农耕农趣体验区、红色走廊、红色广场、果蔬基地等多个功能区域的党建文化园,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6月,为响应居民代表反应的丰富晚上文娱活动诉求,乡村夜市在“春天里”党建文化广场落户。

华灯初上,夜色璀璨;一城灯火,万般生活。夜晚的“春天里”党建文化广场,人声鼎沸, 穿过人群,热气腾腾的美食香味在微风中弥漫,让人味蕾大开,幸福感、满足感油然而生。

脱贫户李刚推着棉花糖制作器,手拿竹签,不到20秒的功夫,一个造型独特的棉花糖就初见雏形了。“政府给我们提供的免费摊位,一晚上能获得100多元的收入。”

“高家甜酒”的摊位老板高炜强一边给游客递上小杯品尝,一边热情地介绍着,“‘高家甜酒’有11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列入了长沙市非遗项目名录。”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乡镇做推广,没想到产品这么受欢迎。

夜经济的火爆不仅给摊主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带动了周边商户的经济增长。除了鲜美可口的美食外,每天的节目表演也精彩纷呈,由社区霞光综合艺术团等社会组织自编自导的小品、舞蹈、快板等节目,让来往游客直呼过瘾。

从荒芜到绿野,从“煤乡”到“绿乡”,煤炭坝社区实现了“由地下到地面、黑色到红色、‘三多’变示范”的华丽转身,居民口中“空气脏得都不敢张嘴呼吸”的过去已不复存在。下一步,煤炭坝镇党委政府将持续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动“三长制”工作落地落实,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煤炭坝镇高质量发展。

图片

翻过百年采煤史,小镇始终坚信,那些曾经失落、散去的辉煌,始终会回到这里,迈向下一个春天。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