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德市鼎城区坚持“选调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在基层”的导向,积极探索培养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在“育”“管”“用”上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为选派到镇村工作的选调生注入成长“催化剂”,造就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素质突出的“硬核”选调生队伍。
鼎城召开2022届省委选调生见面会
强化责任精心“育”。突出教育培训,坚持着眼长远,从政治思想、业务水平、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助力选调生迅速转变角色、增强工作本领。一是结对帮带聚合力。发放《结对帮带选调生的函》,为每一名在村任职选调生明确一名区级领导、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名村干部,帮带指导到村任职工作,从政治引领、思想沟通、能力提升、积累经验等多个方面言传身教,及时为选调生个人成长纠偏护航、加油助力。二是多元培训提能力。把选调生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有计划地选派参加青干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等各类专题培训;严格落实选调生全年列席乡镇党委会,分期安排选调生列席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区政府常务会,近距离观摩学习领导议事决策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拓宽选调生视野,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三是轮岗交流激活力。结合工作需要和选调生自身特长,有意识地选派选调生到疫情防控、征地拆迁、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去,根据履职情况,适时进行岗位轮换,推动选调生在火热的一线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四是强化宣传添动力。在“鼎城组工”微信公众号开设“选调声”专栏,全面展示到村任职选调生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墩苗历练、奉献成长的工作历程,记录他们深读村情国情,向下扎根、向上成林的青春风貌,让选调的声音传播得更广,目前已刊发选调生到村任职心得体会、培训及调研动态9篇。
选调生们与鼎城区许家桥乡杨公庵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田间地头交谈
健全制度全程“管”。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全流程跟踪管理,持续优化选调生成长路径。一是建立定期交流谈心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每个月对选调生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了解选调生工作情况与思想动态,帮助解决问题;区委组织部每半年与选调生开展1次交流活动,为选调生互相沟通思想、交流经验搭建平台;选调生每年向乡镇党委和区委组织部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的教育、培养的同时,坚持优胜劣汰、合理分配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因政治素质、本人思想动摇以及个人能力等原因不适宜继续培养的,按照管理权限和正常程序,合理调整,妥善安排到适当岗位。三是建立跟踪考评制度。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从履职情况、工作实绩、工作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评,对于考评不合格的,由区委组织部派专人进行谈话,帮助找原因找问题,并协助制定整改措施。四是建立走访调研常态机制。要求选调生第一年走遍任职村所有农户,梳理出1套全村综合情况报告;第二年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农村治理、基层党建等中心任务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区委组织部适时召开调研成果汇报会,引导选调生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传授经验、分享体会。
选调生们拜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锔瓷”传承人李志
严管厚爱大胆“用”。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推动选调生沉下来、长起来。一方面,不折不扣兑现福利保障。为选调生到村任职开展工作提供人身保障、经费保障,统一购买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及时下拨选调生到村安置、教育培训、国情调研、服务群众等补助,让选调生开展工作免去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用心用力搭建成长平台。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将选调生群体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来源渠道,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行好、勇于担当作为的“尖子生”,及时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同等条件下大胆提拔使用;推荐选调生参加上级遴选和干部选拔。
2021届、2022届选调生到鼎城区镇德桥踏水桥党支部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