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靶向发力”推动乡村治理见行见效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8-14 18:18

近年来,沅陵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党建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引领,靶向治理、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探索出了富有沅陵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建强乡村治理队伍。强化三级联动,县委统筹乡村治理,纳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研究、调度乡村治理工作,确保顺利实施。乡镇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专题研究,化解治理难题确保乡村治理有效。村(社区)党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政策,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强化骨干队伍建设,推动乡镇党委形成“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群众评议+村自评+乡镇通评”村干部管理模式,2022年选树“担当作为好支书”10名。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干部的力度,储备村级后备干部人才1367名,确保村干部队伍稳定接续。强化教育培训,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的必学内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推动全县21个乡镇党校建设全覆盖,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主阵地作用,抓好乡镇党员干部、村支两委培训,累计培训43期,培训3791人次,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切实增强组织力。

突出文化凝聚,浓厚乡村治理氛围。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是做好宣传引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初下发主题党日参考清单,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系列活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氛围提起来。二是培养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能人,支持发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选树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和好邻居、好婆媳等先进典型。三是用好广播电视、镇村公开栏、农村集市等传统宣传阵地,探索利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新阵地,推出一批具有乡土特色、贴近农民生活、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用优秀的文化滋养身心、凝聚人心。比如,筲箕湾镇野柘村持续开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孝文化活动,2022年评选了17名“十好野柘人”,同时,湖南开发大学驻村工作队创建抖音宣传账号,现已推送驻村工作视频200多部,浏览量超过150万人次,村民们看着自已村里的新闻和视频,纷纷在微信群里点赞。

加快产业融合,筑牢乡村治理保障。去年以来,县委先后出台《沅陵县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实施“党建引领、产业联盟”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关于印发<沅陵县“产业联盟、村股联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全面推广仓储冷库经营、农资集采服务、农村项目承建、全产业链托管、土地入股经营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县级“十大产业联盟”中心村示范作用,建立动态监测制度,“一村一策”“一月一调度”,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格局,2022年底,全县386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比如,麻溪铺镇马家村针对山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等现状,将中药材种植业作为主导产业,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提升产品附加值,2022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

抓好试点示范,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出台《沅陵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数字赋能、协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推行“一约三会”(制定村规民约,成立幸福协会、群团组织联合会和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乡村治理模式,开展试点工作。在各试点村,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将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社会治安、公序良俗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移风易俗等有机结合,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成立幸福协会,协会下设“村规民约执委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幸福资金管委会”。通过开展捐赠大会筹集幸福资金,用于困难帮扶、道德模范人物评选表彰、公益活动、村民教育等,让幸福协会成为乡村自我管理的主要载体。抓实村(居)民代表队伍,全面落实“三长制”(片长、组长、邻长),搭建“片—组—邻”架构,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好村(居)民代表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有效畅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