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株洲市石峰区采取“1+3+5+N”模式,全力推动机构医养“医康护养一体型”、社区医养“共建共享型”、居家医养“科技智慧型”三大转型,实施“医心党建”工程,助力医养结合,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个体系”统筹推进
坚持错位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新机制、统筹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老厂矿医院项目、硬件等优势,“一院一品”、错位发展,既避免了同质竞争,体现了公益普惠社会属性,又实现了特色专科做强,满足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机构健康成长。坚持优化硬件。近三年,全区累计投入1.4亿余元,完成辖区医养结合机构效能改造,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率达到91.7%,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高龄、失能、残疾、空巢留守老年人“一户一策”居家适老改造35户。坚持细节改革。大力开展老年人服务网格化改革,以日间照料中心为支点,针对空巢、高龄、特扶、困难、残疾等老年群体,全面推动休闲、娱乐等服务,网格“敲门”,医、养、护一体化团队跟进,使基本公卫和“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保健、康复理疗等服务触手可及、贴心到家。
“三元模式”各取所长
“医康护养一体”做强机构医养。辖区6家医养机构,全部按照“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一体化服务要求进行升级改造,从慰藉、疏导入手,针对性解决老人自闭、孤独的问题。强化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病学科建设,打通29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供需通道,合作签约率达100%。“共建共享”做强社区医养。立足社区单元,强化老龄健康项目落实,党员带头定期坐诊、日常巡诊和开展“履约”实现上门服务,构建“15分钟”便捷可靠的共建共享服务模式。今年来,为4.2万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2.6万名高血压、9850名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慢病管理服务,为1.5万人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中心(院)中医馆为1.3万人提供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智慧”做强居家医养。康复医院、田心社区卫生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技术力量,为居民提供足不出户的“三甲”服务。凤凰谷智慧康养社区通过建立“健康云”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居家智能感知设备和适老化智能服务三大板块组成凤凰谷数字化养老体系,通过毫米波高精度雷达技术,建立精确的健康监测和报警救治体系,从被动到主动,提供绿色康养服务,实现康养对象的精确监测、贴心服务,探索出一条健康养老新模式。
“五位一体”重点发力
突出教育普及。313个网格居民微信群配备网格医生,利用新媒介,发布健康小知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线上线下随时接受群众健康咨询服务。突出预防保健。坚持医防结合,提供体质辨识和保健服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与职业院校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推动“第一目击者”培训进工地、企业、学校和社区等,提升应急救治处置能力。打造1个健康主题公园、1个省级青春期健康教育基地、16个健康小屋、13.5公里健康步道等硬件设施,推动健康单元创建。突出疾病诊治。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实现资源纵向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专家下沉会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常见疾病能力、甚至手术。增强对老年人群慢性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分类管理和疾病预测预警,定期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突出康复护理。医养机构引入康复机器人、言语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日常与特色服务,使老年人在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方面获得贴心服务。突出安宁疗护。智成医院和康复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率先获批“省安宁疗护标准病房”,各医养结合机构从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入手,通过“五全照护”,用温暖与信念守护老年人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多级联动”高效协同
高层把舵。为突出党建引领、强化保障,由高层把舵,成立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石峰区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定工作进度表、任务书,做到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督导、有反馈。部门履职。区卫健局、区医保局等38个部门按照工作机制,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小结、一季一统筹,强化工作协同和督办。网格调度。以镇街、社区(村)网格为单元,联通社区卫生中心、日间照料站、医养结合机构等资源,打通了服务进家门的“最后一步路”,实现医养服务零距离。机构支撑。以医养结合机构为支撑,集医、康、养为一体,突出老龄健康医疗,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助力康养体系建设。家庭参与。加强网格微信群老龄健康科普知识、养老信息的筛选,家庭积极参与,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积极引导老年居民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在基层治理中奉献余热,提升居民健康养老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实现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