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北湖区:“五强”提“五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9-15 18: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郴州市北湖区抓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以“五强”提“五力”,加快农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强堡垒,提升组织引领力

制度打头。突出制度引领,出台《北湖区关于开展党建“六大行动”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十条措施》等制度措施,健全完善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形成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有奖惩的闭合系统。支部落子。以提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为重点,制定下发《北湖区2023年党建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坚持“一支部一方案、一村一策”原则,深入开展党建示范创建活动,按照“建设好一个领导班子、锻造好一支党员队伍、创建好一个党建品牌、建设好一套考核机制”标准,打造了月峰村等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干部提能。锻造过硬队伍,从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公开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为全区91个村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力量316名。强化分类培训,制定2023年基层干部培训计划,组织西河沿线村、山区村、文旅融合村等类别村的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长以及村支两委班子开展分批分类培训9次,培训3000余人次,切实提高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工作本领。

强规划,提升产业竞争力

精选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六大强农行动”,重点支持蔬菜、食用菌、草莓、油茶、生猪、烤烟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电商经济,整合7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依托电商卖货、直播带货,全力发展“网农”群体,让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百企”培育工程,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4个。全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家,北湖区华塘镇吴山村(草莓)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新兴产业。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着力建设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大力发展研学游、乡村游、体验游,建成远恒佳教育公园露营基地、招旅华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研学基地,成功举办北湖区西河乡村旅游文化节,邀请湖南卫视《中餐厅6》在仰天湖景区拍摄,带动发展民宿30余处2980余间,就业创业1500余人次。

强保障,提升要素支撑力

全面落实用地保障。严格落实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引导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平稳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证工作。加大真金白银投入。财政每年预算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建设蔬菜产业园、特色水果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等农产品产业园,促进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计划总投入1.973亿元,深入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村社分账”省级改革试点项目,对接建行“共享贷”共计1998万元。强化乡贤人才支撑。联合郴州市人才集团在华塘打造全国首家集“交心、交流、交易”于一体的线上“乡贤馆”平台,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打造小埠村等线下“乡贤馆”,为新乡贤反哺家乡牵线搭桥。完善新乡贤组织架构,实行新乡贤定期合商机制,全面推行“群众点单、支村两委派单、新乡贤接单、乡贤协会晒单、群众评单”的“五单”工作模式。目前我区第一批在库新乡贤214名,通过乡贤引进产业项目18个,协调解决本土问题147个。

强集聚,提升品牌影响力

利益联结。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全区2100余户脱贫户通过委托帮扶方式获得入股分红,脱贫户分红到位率100%。其中湘嗡嗡以“公司+残疾人合作社+技术指导+分红+代购代销一条龙”的模式,被授予“湖南残疾人阳光扶贫示范基地”。产业联合。大力发展“一个主体、四个统一”的联合体模式,以“福农汇商” “绿之然”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种植基地及农户,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配套大容量的冷链仓储物流,打造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目前已成功培育省级联合体3家,基地8万余亩,带动农户近2万户,户均增收2万多元。品牌联创。成立区农业大品牌建设项目协调指挥部,编制《北湖区农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专班、专责、专人”推进,积极推动“郴州平菇” “郴州香葱” “郴州草莓” “华塘草莓”等申报国家地理性标志,打造“南岭菇娘” “全一手” “郴心郴意”等特色企业品牌40多个。

强治理,提升发展持续力

打造美丽乡村。坚持“变政府主导为村民主体、变大拆大建为精细绣花、变田园风光为美丽乡愁、变单打独斗为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聚焦西河乡村示范带,以农村“厕所革命”和“空心村”整治为抓手,开展“美丽屋场”示范创建,西河沿线的10个行政村创建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特色精品乡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突出文化引领。广泛开展“道德模范” “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采用送戏、送电影等方式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精神生活健康有趣。将智能广播、视频大屏、手机APP等作为思想文化宣传的新载体,用好文化活动中心、道德讲堂等各种资源,加强阵地建设,让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强化村民自治。大力实施村民“五会”自治机制,建立区、乡、村三级纠纷调解平台,稳妥推动“全民参与” “重点协商”和“新乡贤” “能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塔水村被评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依法依规推进村居民代表联系群众,通过发挥村(居)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纽带作用,实现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全覆盖,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鲁塘镇陂副村“三治合一”乡村治理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增福街道长冲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