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1956年认定的湖南省27个一类革命老区县市区之一,贺龙、肖克、袁任远、张沈川、杜修经、张一鸣、蹇先任、蹇先佛等革命前辈曾在这里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近年来,慈利县积极探索以史兴文、以史育人、以史促旅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党史资源同享、党史成果转化,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渔浦书院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物保护是基础。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离不开文物保护,要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载体,让红色文化有迹可循,更为直观地展现红色文化价值。在有关部门积极协作下,慈利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喜人,已完成现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并已划定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和界碑安装。同时,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先后对陈能宽故居、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修缮,为未来文旅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陈能宽故居展室照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挖内涵是重点。光辉历史值得铭记,红色血脉需要延续,红色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慈利县聚焦存史,深化编纂研究,厚植红色底蕴,先后编印了《慈利革命斗争史》,编纂了《慈利党史100年》《中国共产党慈利历史(二卷)》《红军长征在慈利》,出版了《溇澧两岸涌红潮——慈利红色故事》,收集了红军长征在慈利文字资料2.7万字、图片57张、史料考证材料23篇,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史资料50余卷,拍摄了《信念的密码——张沈川》《党旗飘飘》《初心照征程》党史宣传片,并组建了党史联络顾问团队,以交流研讨会、座谈会、外出考察调研形式深化党史编纂研究,形成了推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合力,真正地将红色文化深挖出来,让红色基因融入了血液、让革命精神注入了身心、让红色精神助力全县文旅融合发展。
《红军长征在慈利》展室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发利用是关键。慈利县以“科学有序发展红色旅游”为方针,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基地,打造红色文旅小镇和精品路线,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影响力和综合效益。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逐步成型;正在筹备的慈利红色旅游VR线上体验项目,既实现了多元化景区建设,又能助力全县形成完善、广阔的红色旅游产业链;由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投资建设的慈利阻击战阵亡将士公墓暨抗战纪念建筑项目,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又成为带动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展两年来已接待参观的人员30万人次,带动当地50余人就业,营业额由100多万增长到350余万。通津铺镇长峪铺村史馆自2021年开放以来,已接待省内外游客15万人次,且成功带动当地电商的发展及村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