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以党建为引领,巧借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这把钥匙,打开了群众的“心门”,涌现出了许多邻里和睦的好典型,互帮互助的好方法,基层治理的好路径。
从“邻”出发,讲好政策增民识
积极搭建政策普及平台,拓展政策学习渠道,推动政策落地生根。茶余饭后,吆喝一声,板凳数把,群众围坐。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在全县各村(社区)依次拉开了序幕。大家齐聚一堂,敞开心扉,共话家常,无话不谈。观音寺姚家坪村村民代表张某将自己先前收集到的群众诉求逐一进行梳理,结合最新的政策跟百姓商讨问题的最优解,政府工作人员现场表态,建立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推动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一次性解决到位。像这样,由村(居)民代表担任召集人,群众和政府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的“民情恳谈会”全县已经举办了近1000场,共发放政策宣传手册10万余份,覆盖全县413个村(社区),列出“问题清单”2300余条,交上“整改答卷”1900余份。此外,还创新政策宣讲模式,举行“院坝小讲堂”、“入户‘邻’距离”等活动200余场,让政策理论如春雨般浸润人心,让党的新政策、新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村民代表宣讲乡村振兴政策
从“邻”出发,履好职责纾民困
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村(居)民代表“邻里熟,关系近,情况清”的优势,采取“固定接待+日常走访”的方式,通过“邻参与、邻互助、邻议事、邻服务”,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把“民之忧乐”作为“情之所系”,协助村(社区)紧盯秸秆禁烧、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服务薄弱环节,用心用情回应群众期盼,不断筑牢基层治理服务网。浔阳街道丰禾村村民代表文某某,积极协助村委会解决土地流转、医保收取、沟渠清淤、秸秆禁烧等各类问题,在图斑整改工作中,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于是刀刃向内,从自家种植多年的2亩竹园开刀,带领本组率先完成整改任务。在日常生活中,他还坚持为邻里提供送药入户、困难帮扶、送学上门、割草除尘等微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村(居)民代表已处理解决群众问题336483条,大量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被“三长”解决了,做到了绝大部分不出“邻”。
从“邻”出发,搭好桥梁暖民心
注重搭建好“一个桥梁”,协调好“两个关系”,落实好“三个机制”。由村(居)民代表积极履职担当作为,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搭建起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定期宣传村(居)民代表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协调好村(居)民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定期开展村(居)民代表业务培训与素质拓展活动,协调好村(居)民代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好积分管理机制,推行村(居)民代表履职量化积分管理,根据履职情况进行合理积分并进行考核;落实好典型表彰机制,结合“七一”表彰活动,积极推荐优秀村(居)民代表参与各类先进评选表彰,今年以来,共有11000余名村(居)民代表获得乡级表彰;落实好长效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合作路径,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引导村(居)民代表、青年志愿者、党员等多主体参与医保征缴、入户评残、净滩行动等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1000余次,服务群众5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