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坪村位于湖南省宁远县清水桥镇最北部,是一个离县城53公里的边远山村。2021年5月,永州市司法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风文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该村先后获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真帮实扶,筑牢防返贫底线
村里的60多岁脱贫户袁某不幸患上了脑梗死、心脏病,需接受心脏搭桥手术,高昂的手术费让整个家庭深陷泥潭。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立即发动帮扶单位及社会力量筹集善款2万余元,及时送去组织关怀为其解决手术费的燃眉之急。同时,将防返贫动态监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核心的工作来抓,采取“1234”工作法和“一户一画像”识别法,逐户研判、综合比对、精准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工作队争取资金60余万元,帮助村里新建饮用水井和蓄水池、修复机耕道、实施“点亮乡村”工程等项目,解决民生实事20余件,老百姓对工作队赞不绝口。
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借助良好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糯高粱特色种植产业,是工作队与村干部的不断调研探索出的一条产业振兴新路子。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出420亩优质糯高粱育种基地,带动12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总产值达200余万元,年利润达160余万元。积极对接中国劲酒等企业,与其建立了年供应20万斤种子的长期伙伴关系,打响了“刘家坪糯高粱种子”品牌。望着百亩高粱地,种植大户刘顺林兴奋的说到“真是感谢驻村工作队带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此外,工作队还引进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入股九嶷山循环水养殖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强的转变,每年可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党建引领,凝聚民主法治合力
依托“乡村学堂”主题宣传月、“村言村语唱振兴”等活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的方式,从“小切口”传遍“党的好声音”,通过沉浸式的场景、接地气的语言,让党的创新思想、光辉历程、优良传统,在基层党员和群众中入脑入心、生根发芽,打通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最后一公里”。创办“露天红色电影院”,开展“光影铸魂强党性”等活动,通过选映爱国爱党题材主旋律电影百余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着一股正能量,鼓舞着村民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满足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运用“法治文化”助推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普法文化广场、“感党恩亭”、10余套法治文化石凳、100余盏LED照明路灯架等便民基础设施,打造的“党建法治机耕道”和“民法典走廊”与“地标建筑”舜帝大桥等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不断刷新刘家坪村“高颜值”,更潜移默化筑牢了村民的法治信仰。
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升华
以“移风易俗树新风,建设文明刘家坪”为主题,以弘扬优秀传统家风为切入点,以破除村内陈规陋习为重点,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制定“4+X”整治方案,创新乡村振兴月例会座谈模式,健全“一约四会”工作机制,明确酒席操办规模,红喜事实现村邻“零礼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新风尚一点一滴浸润群众心田,更切实减轻人情重负。积极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新建“清风凉亭”、“清风广场”等“廉”文化阵地,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的主题宣讲方式,推选出20户“清廉家风示范户”,通过开展“清廉家访,选树年轻党员“旅行结婚”等正面典型的经验做法,不断弘扬着“清廉主旋律”,汇聚淳朴民风、清廉家风、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