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涟源市充分挖掘乡村资源多元价值,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优势产业让全市乡村振兴脚步迈得稳健而有力。
立足资源强产业
特色产业是带动老百姓就业增收的有力抓手,也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涟源市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科学精准地选择特色产业,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上下功夫,致力于培育以蔬菜为主、柑桔和湘中黑牛为辅的“一特两辅”特色产业。202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3万亩,总产量39.2万吨,产值15.7亿元,2023年呈稳步增长之势。创建国家级蔬菜特色产业园1个、蔬菜标准园2个,蔬菜主产地桥头河镇获湖南省特色蔬菜小镇称号,“桥头河蔬菜”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现有柑桔种植总面积10.7万亩,柑橘总产量8万吨。其中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2个,千亩以上大户5个,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连栋钢架大棚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和全国规模最大集中连片玳玳酸橙种植与加工基地。
树立品牌兴乡村
产业旺,乡村兴。涟源市大力扶持涉农企业争创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娄底市龙头企业61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16家,成立专业合作社1360个、家庭农场465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牵动、技术服务等方式,推动优势产业增量扩容、提质增效,带动产业规模化升级。现形成了以湘山茶油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以天柱山禽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以邬辣妈农业为龙头的蔬菜加工产业、以回春堂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以康麓生物为龙头的生物科技产业、以博盛农业为龙头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天柱山禽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功实现全市“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零”的重大突破。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现有富田桥豆腐、枫木贡茶、桥头河萝卜、涟源金秋梨等4个国家地理证明标志商标,成功打造“桥头河”“肖老爷”“湘山”“湘中黑牛”“邬辣妈”等18个湖南省著名商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联农带农富百姓
加强联农带农机制建设,与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一定数量的农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通过“固定分红+劳动报酬+就业培训+购买技术报务+资产折股量化+保底收购”等方式完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户、监测户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建立“村社合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让所有有发展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都能加入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机制。对家庭自主模式发展产业的脱贫户监测户,由各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村和产业发展指导员提供信息、技术报务,帮助其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签订农产品保底收购合同,解决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后顾之忧。引导龙头企业在本地建立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来带动农户增收,13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全部在本地建设基地,62个市级龙头企业在本地建立了基地。回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辟种植基地5个,种植中药材6000余亩,与4000多个脱贫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天柱山禽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实行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带动联结当地脱贫户2000多户,同时在10多个乡镇、26个村,发放鸡苗10多万羽,每户直接增收2000余元。
兴一方产业,拉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涟源市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把乡村生产有机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