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做实“三长制” 暖心“微服务” 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3-11-08 08:28

金秋十月,稻香千里,正值晚稻收割关键期,冷水江市三尖镇粘禾村邻长郭吾桐正驾驶自己的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为村民收割稻谷,让累累硕果颗粒归仓,丰收的笑脸洋溢在村民脸上。

今年以来,娄底市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行“三长制”(片长、组长、邻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深度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让群众既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片-组-邻”联动

延伸组织链条

娄星区石井村邻长肖建民发现,监测户高小波3岁的小孩反复发烧,持续了十来天。高小波是个贫困户,其丈夫因病去世,她自己也患有慢性病,小孩生病、反复发烧,让这个入不敷出的家雪上添霜。肖建民立即向组长肖灵芝反馈,肖灵芝核实情况后迅速将此情况反馈给片长肖建立,肖建立及时将情况汇报给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王敏,经与村“两委”商议,帮助高小波申请到了困难救助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石井村的“三长”马上联动,把村民的一件件小事当成头等大事,及时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在一件件小事中温暖着村民、体现着关怀。

娄底市辖2105个村(社区),在充分尊重原组织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保持实际区域的整体性、完整性,将原有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组长分别作为片长、组长,组内居住邻近的5-15户村(居)民推选1名邻长。目前,全市产生片长1万余人、组长3.8万人,推选邻长11万余人,全覆盖、零距离联系服务134万余户,通过织密延伸村(社区)党组织触角,建立“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健全完善村(社区)以下组织体系,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各地严把邻长入口关,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员带头,坚持“三选三不选”,即选办事公道的、选热心服务群众的、选身体状况能胜任的,近年来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不选、道德品行低劣的不选、在群众中影响较坏的不选。邻长中党员人数近6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万余名,“两代表一委员”6千余名。

新化县温塘镇黄桥村立足实际,选出党员骨干、热心群众、青年村民担任村民代表,65位村民代表结对联系全村675户,分网格建立5个微信群,为村民提供更精准、更直接、更高效服务,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村民代表在走村入户时,发放联系卡,收集村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及时登记在民情台账上,做到时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微服务”托起“大民生”

聚合基层力量

“细英细英,我家门前有根电线掉下来咯,非常不安全,你快来看一下……”大清早,涟源市罗家桥村村民代表、联户邻长文细英就接到了村民肖根康的电话。来不及洗脸刷牙,文细英立即来到现场查看情况、立警示标牌,并立即将情况反馈给村“两委”,村“两委”及时联系电力部门,电工师傅赶赴现场维修,很快处理了安全隐患。

X020县道是从娄星区前往镇南村的必经之路,但因为砂石运输车多,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过往的车辆带来的噪音、扬尘让住在县道边上的村民苦恼不已。尽管,有村民代表刘桂华、党员刘江红每日清扫道路,但还是无济于事。“扰”则思变,刘桂华对X020县道旁的村民进行走访,充分征求意见后,向镇南村村“两委”提交整修报告。经过村“两委”多方争取,原本破旧的X020县道进行了“白改黑”工程,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巡、访、记、做、报”,是村(居)民代表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五字工作法。各地推动村(居)民代表加强与所联系户日常交流,原则上对重点联系户每周线上沟通或电话交流不少于1次,对所联系户每月上门走访不少于1次,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情况和意愿、诉求。当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村(居)民代表及时进行处理答复,自己不能解决的,逐级上报推动解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邻长们在党员带领下,下沉到村民家门口搞调查研究,充分发扬“亮身份、亮职责”,切实履行化解信访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优势,下到基层、来到居民家里、开起屋场会,做实“微服务”、完成“微心愿”,进一步激发城乡治理活力,不断提升基层为民服务水平。

“末梢”变“前哨”

提升治理效能

“阿姨,要是接到通知中奖的电话或微信,还要您发送链接、点击付款,可千万不要相信,这些都是诈骗!”这是双峰县永丰街道居民代表李葵与社区民警一起在小区门口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时,常叮嘱老人的一句话。她还在日常网格巡逻时,见缝插针地向居民宣讲反诈知识,面对面讲解当前常见的兼职刷单、网络贷款、投资理财等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提醒辖区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作为双峰县项目建设主战场,金开街道征地拆迁矛盾突出,遗留问题也不少。该街道化“堵”为“疏”,用好用活“三长制”,积极开展“我与群众拉家常”活动,邻长们通过拉家常收集诉求,包括邻里矛盾、人居环境、安全隐患、政策享受及就业等方方面面。活动开展以来,自行排查50余起矛盾纠纷,全部及时处理到位;上级部门共交办28件信访积案,程序办结4件,息访罢诉21件,剩余3件正在积极化解中……

“走找想促”活动开展以来,娄底市搭建万名乡村干部大献策活动平台,大力推进“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认真做好送上门的调查研究,促进问题矛盾有效收集和化解。发动乡村干部到居住点去、到群众家里去,上门收集问题、登记入“库”,围绕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村“两委”班子建设、基层治理、人才引进和培育、环境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建言献策,面向基层、面向乡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截至目前已收集项目建设、农业生产、营商环境、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群众关注的意见建议5000余条。

娄底市坚持群众主体,通过健全组织、整合资源、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延伸服务触角等方式,把党员动员起来、群众组织起来、力量整合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化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以“微服务”托起“大民生”,推动基层治理由单兵作战向整体作战、由封闭运行向融合发展、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涌现出“楼宇会”“屋场会”“积分制”“上梅红”“琅塘星”等基层治理品牌,其中,油溪桥积分制被农业农村部作为湖南省唯一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介报导,“琅塘星”被人民日报专题推介。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