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慈利县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导向,不断强化优秀年轻干部发现、识别、培养、使用和评估全链条管理,统筹推进全县干部梯队建设,打造了一批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建设现代化新慈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精准“选苗”活源头。出台《慈利县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年轻干部选拔储备纳入整个干部队伍建设进行谋划部署,推动形成交替有序、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定期分析。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定期更新维护年轻干部教育、奖惩、培训等信息,更好发挥数据辅助决策作用。将目光瞄准学历水平较高、有紧缺专业背景和多岗位锻炼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建立个人成长台账,明确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图”“计划表”。二是拓宽来源。根据全县干部队伍实际,坚持扩大规模、拓宽来源,保证年轻干部蓄水池源头活水、池水充盈。采取选调生招录一批、公务员考录一批、人才引进一批、县外调入一批的“四个一批”储备培养措施,每年至少储备年轻干部100名。三是及时发现。根据班子结构配备及岗位职能需要,注重从乡村振兴、农林水利、信访维稳、急难险重岗位上,有目的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分层分类掌握可使用、可关注、可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形成了以30至35岁年轻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结构。
悉心“育苗”强根基。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推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持续强化年轻干部能力素养。一是突出党性教育。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突出党性教育,把党章作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的必学内容,对新提拔干部任前和年轻干部定期进行政治理论测试,目前已组织3期理论测试覆盖304人次,推动了年轻干部养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常学常新的良好习惯。二是聚焦技能培养。强化干部教育课程设计的系统性、针对性,聚焦县委、县政府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紧扣年轻干部统筹协调、应急处突、文字综合、语言表达、舆情应对等方面存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精心设置专题课程,举办政治素质提升班、应急处突能力培训班等多样化培训班,让干部能力素质“提档升级”。三是突出实践锻炼。根据干部成长经历、发展潜力等制定差异化实践锻炼计划,主要采取上派、下挂、跟班的方式进行。目前已分批选派1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专业对口部门实训锻炼,着力提升改革攻坚能力;分期分批选派23名新提拔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巡察等部门跟班锻炼,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对县直单位无乡镇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乡镇挂职锻炼,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严格“管苗”强栽培。制定《慈利县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办法》,建立年轻干部个人成长档案和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一是抓日常监管。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开展廉洁教育,用近期查处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精准施策开展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二是抓考评考核。推动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有效衔接,形成年轻干部“成绩单”。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年轻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谈话测评,坚持政治素质、能力作风、长处短板“三必谈”。注重平时考核,结合部务会成员“三个一”下基层调研活动,实地掌握年轻干部工作实绩。适时开展专项考核,综合分析研判,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持续跟踪培养、及时提拔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及时调整出库。三是抓关心关爱。建立关心关爱干部登记台账,落实定期体检、带薪休假等制度。实行导师帮带,建立选调生、优秀年轻干部传帮带定向联系机制,实现“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目标,推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注重“用苗”结硕果。坚持目标配备,分领域、分层级开展领导班子运行分析研判,对有潜力、可塑性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隐形台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一是精心“搭台子”。对看得准的“好苗子”,当各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空缺时优先考虑,符合县直部门专业要求的优先安排,需要基层历练的优先下派,岗位经历单一的优先轮岗。近年来,先后选拔3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任职。二是及时“压担子”。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围绕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等重点任务,按照岗位职责、基层历练、专业能力、政治素质等4个不同维度,跟进了解年轻干部在重大关键时刻履职表现,对可以近期关注和有培养潜力的人选进行综合比选,及时放到岗位进行历练。三是敢于“给位子”。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对已经过扎实历练,政治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党政和县直部门正职岗位历练,做到用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