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菁芜洲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心工程,坚持系统推进、全域施治,推动农村面貌和群众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和美乡村幸福曲持续悠扬奏响。
完善三项机制,打造全域整治格局
压实责任机制,持续高位推进。菁芜洲镇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摆在突出位置,压紧压实“主要领导包片、联村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工作职责,增强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工作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理顺考核机制,巩固整治成效。修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加大村级年度绩效考核占比,建立“周清扫、月评比、季打擂、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将每月现场观摩评比成绩、季度打擂台成绩、镇专项督导组随机督导检查成绩等计入考核,以考核引领工作落实推进,以奖励激发比拼动力。今年以来,开展交叉检查、线上评比、集中表彰活动10次,累计兑现奖励资金3万元。深化融合机制,促进常治长效。坚持以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推行“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动”模式,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做好宣讲,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协同推进“四小园”建设、村庄“五化”工程建设。
菁芜洲镇“小”墙画撬动人居环境“大”改变
聚合三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创新工作模式,全民参与共建。充分发挥14个基层党组织和599名农村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工作模式,由支部牵头负责,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党群共治、户户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专业队伍推进。统筹整合全镇73名保洁员、8名第一书记、135名“三长”等多方力量,定人定岗至村组,构建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看、有人干、有人查的闭环式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统筹用好人力资源,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选树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引领。积极推动地连、车控市级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创建,总结推广车控村、地连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八整洁卫生户”300户、“美家美妇”80人,地连村张丽兰荣获市级“美家美妇”表彰。先后选定江口西林壁团寨、车控西应团寨等三十个团寨开展整治提升创建工作,成为村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团寨,做到学有标杆、干有榜样,形成“比学赶超、全面开花”的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
市级“美家美妇”获得者张丽兰家的庭院
落实三大举措,助推“软硬”环境升级
聚焦难点“攻”。紧抓村容村貌、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厕所改造、道路硬化等重点工作,紧紧围绕上级督查问题、自身查摆问题、群众反映问题,分类梳理问题5类364项,建立集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清单,每类问题由1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实行挂图作战,拆除烂棚烂架、旱厕78个,完成改厕198个,配置分类垃圾桶158个,清理黑臭水体78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因地制宜“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不搞大拆大建,采取因户制宜、就势造景的方式,坚持家家户户齐动手,针对村边、路边、屋边、水边等“七边”地区进行“微设计”“微改造”,打造层次分明、独具特色的乡村创意“微景观”,以“小微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改善,实现“小投入、大提升”。目前,全镇已建成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等“微景观”86余处,村寨实现了“步行村道上,人在画中游”。内外兼修“治”。在加强人居环境“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微宣讲、大振兴”等文明新风培育活动,推广红黑榜、积分制等新机制,推出《菁芜洲镇人居环境整治十二条》和菁芜洲镇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全力打造“基层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菁芜洲镇地连村“边角空间”改造成实体微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