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满足群众需求,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临澧县合口镇龙池堰社区居民代表通过听民声、解民忧、聚民心,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从“坐享”到“共治”,打开居民“话匣子”
为了完善居民代表服务水平,打开居民们“话匣子”,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屋场会”在临澧县合口镇龙池堰社区龙二组刘庭国居民房前召开,社区居民和居民代表们就涉及几个组就高家垱施工后续问题围坐一圈,发表自己的心声。
“我家三代人见证和参与修建这条沟渠,我现在虽长年在外,想问一下,这条沟渠完工后续使用情况?”龙二组居民吴传文问道。“这条沟渠完工后可满足龙一和龙二组81户,共计600多亩的农业生产用水问题。”高家垱施工单位负责人回答。“因高家垱施工,目前龙一组至龙二组渠沟不畅,难以蓄水,会不会影响居民双季稻生产?”龙一组居民曾令钰问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我们龙池堰社区水资源丰富,与白鹤社区是邻居,就这几天大家也看到沟渠储水量,只有把这条沟渠建好才能为后续的农业生产带来便利,才能增加社区居民收入。”“根据你们提出的要求,作为居民代表,我们将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将该项目完成后大家用得放心。”居民代表们和施工人员一一作答。
本次屋场会共收集沟渠排水问题13件,解决社区13件问题,打造全民“坐享”到“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从“线上”到“线下”,找到解决“新路子”
自居民代表工作开展以来,龙池堰社区积极推行居民“线上”点单,居民代表们“线下”接单的服务模式,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居民代表的服务真是太周到、太贴心了。”家住路口社区的李松秀奶奶十分欣喜地说道,原来,她提出的诉求不到2天就得到了解决,而“线上”接到李奶奶需求“订单”的是龙四组社区居民代表匡朗春,他立即将李奶奶反馈的“诗墙四周边有杂草需要清理,龙园广场灯有一个需要维修”问题反馈给社区。5月15日,“线下”龙池堰社区党总支部通过“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与居民代表志愿日服务日活动相结合,组织志愿者10余人对诗墙进行除草、龙园广场灯维修,志愿者们冒着烈日挥起柴刀砍杂草,用扫帚清扫路面,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广场周边面貌焕然一新。“太阳这么大,你们歇口气咯,喝点茶水。”家住附近的李丽华,主动为志愿者们端上一杯杯凉水。
居民们“线上”点单、代表们“线下”接单,这一工作机制是社区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龙池堰社区居民们共计线上点单35件,居民代表们共计解决35件,在基层治理网格化的推行中,线上”点单、代表们“线下”接单工作模式,将持续为居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
从“参与”到“自治”,走进居民“心窝子”
为了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渠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表达诉求、参与议事,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准化、精细化,去年以来,龙池堰社区将每周一定为社区“议事日”,组织社区居民代表们,围绕邻里纠纷、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卫生、困难诉求等议题,按照“提议—商议—践议”等步骤实施,努力做到群众事群众议、大家事大家定,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不少居民主动参与其中,“我们不仅在会前提前了解议题的具体情况,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还进一步建立健全议事代表、议定事项公开等机制。”居民代表邓明军说,“除了微信群收集群众意见,我们还推广入户走访、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和服务需求,完善议事协商机制。”
龙池堰社区居民代表99名,连户群众821户,开通多渠道“问事”大到政策落实,小到邻里纠纷,居民都可以在“每周一议事会”上提出建议或诉求。目前,共有20件事项在“每周议事日”进行集体会商。今后,社区将以“议事日”为抓手,持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举措、新路径,让善治能量不断积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