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辉煌了60余年的株化企业破产改制,整个株化生活区全部移交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街道井墈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企业管小区向社会化管理转型衔接不畅,居民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曾经令人向往的株化生活区一度环境破败、设施老旧、停车混乱,居民生活体验极差。为了回应居民需求,留住居民回忆,井墈社区探索建设株洲市首家社区博物馆,以厂矿企业的光荣文化记忆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集体向心力,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井墈社区成功获评株洲市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点。
“众筹”——老物件有了新家园
井墈社区90%以上的居民曾是株化的职工或职工亲属,为了让生活在这里的株化人有情感的寄托与灵魂栖息的港湾,街道、社区提出以工业文化为元素,与居民共建一家社区博物馆。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同,一时间,整个社区刮起了一股捐赠“老物件”的热烈风潮,曾经在株化厂里服务了几十年的老式空压机、上世纪同意成立株洲化工厂筹建的相关文件、株化员工获得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和证书……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布满时代气息的私人物品奔涌而来。博物馆的主题设计由“拓荒时代”“辉煌时期”“变迁岁月”三个主板块组成,通过文字影像与实物标本等资料,展示了株化从筹建到关停近6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株化获得的国家级荣誉、经典时刻、企业文化等,是株化居民独有的回忆和牵挂,博物馆已成为井墈居民的精神家园。
“共管”——老工人有了新职业
株化博物馆是靠着居民共同参与建起来的,但是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却又成为了新的难题。长久以来,因生活区卫生无人问津,公共厕所无人管理等问题,曾经的老工人搬的搬、走的走,剩下的都躲进阁楼里,不再愿意出门活动。为了不让辛苦筹建的博物馆再走上生活区的老路子,社区筹备在株化生活区成立党支部,并将曾经的株化工会主席朱金罗同志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朱老“就职”后,便开始逐门逐户通知号召党员和曾经的老同事们共同管理维护博物馆,按照居民作息时间制定博物馆运行制度,成立多支博物馆管理服务小队,根据队员曾经的职业特长分为开闭馆值班小队、电器修理小队、卫生保洁小队、株化历史讲解小队等,原本在家不愿出门的老工人们在社区博物馆这片“精神家园”找到了“新岗位”、实现了“再就业”。
“融治”——老社区有了新面貌
有了株化博物馆的精神融入,井墈社区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区借此机会,以网格为单位,分片区组建小区党支部,以相邻楼栋成立党小组,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社区组织体系,创新实施“五式服务”,启动“一户一人”万人志愿者“繁星工程”,9支各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队组成社区志愿服务团,推行扁平化治理,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依托株化博物馆,社区还建立起融合了党史陈列馆、书画室、阅览室、文体室、舞蹈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启动“一户一厕”改造、手绘3D彩绘墙、规划停车位,更是在株洲市河东地区所有社区中率先安装电梯……如今的井墈社区,道路宽敞整洁,两旁绿意环绕,社区一街一巷皆是美景,群众眼角眉梢尽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