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聚集优势抱团发展 绘就强村富民新画卷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12-06 23:17

近年来,溆浦县中都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以绿色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明确提出“生态发展、经济强村”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村村联合、村企联建、抱团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各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打开新局面、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乡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上的村1个。

“一张蓝图”绘就美丽画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一是科学规划蓝图。中都乡始终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各村调研,准确把握第一手资料。每年年初乡党委书记主持召开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会,制定本乡切实可行的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乡村两级干部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乡党委针对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月调度、季研究”,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思路对、步子实。今年来,共化解发展难题6个。二是明确目标任务。今年县里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361任务”,该乡通过仔细研判,结合自身情况,争取2023年全乡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10万-30万元的达到90%,30万元以上的达到10%以上。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年度完成情况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推进措施,实行月考核、季排名。通过监督考核,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来,提升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质效。同时,乡党委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纳入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党建述职考核重要内容,实现两级书记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支队伍”引领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要素支撑,这既涉及人才的引进,也离不开本土人才的培育,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引擎。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一是建强支部班子。中都乡始终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驻村工作队的“传帮带”作用,坚持把一批党性原则强、群众观念强、服务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两委”班子中,并按照“两套班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与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交叉任职。二是引进专业人才。中都乡党委政府利用每年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在外优秀人才返乡之际,上门走访与各位在外优秀人才谈谈心、拉拉家常,说下家乡发展,讲下当前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能人返乡创业干事。2019年以来,引进长禾茶叶公司,打造千亩茶园。帮助湘思源水厂引进在外优秀技术人才,进行水厂过滤技术升级。三是强化学习培训。乡村两级认真组织学习村级集体经济有关政策,精准把握政策要求,抢抓机遇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今年3次组织乡村干部外出到发展好的乡镇、企业参观学习,借鉴先进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地制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一泓清泉”淌出绿色经济。通过多方调研和结合自身实际,中都乡采取“村村联合、村企联建、抱团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模式,整合6个村的资源集中入股到一家公司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地方产业。2022年通过“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全乡6村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湘思源水厂,支持水厂扩建升级。水厂提质改造后,目前日产瓶装水40000瓶/天,桶装水3000桶/天。桶装水远销粤港澳,并获得南京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好评。为全乡困难村民新增就业岗位18个,帮助脱贫户、残疾人、低保户等家庭增加就业收入。2023年,水厂为入股的6个村分红10万元,村集体经济稳中有升。

“一树茶叶”壮大集体经济。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中都乡依托“高山净水出好茶”,引进长禾茶叶,以打造“万亩茶乡”为目标,以“做大产业、做强品牌”为主要途径,全力将茶叶打造为中都乡支柱产业。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全乡6个村集体入股,成立溆浦长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乡多地共建茶叶生产基地,并修建专业制茶厂。坚持“有机、高端、优质”茶叶产业发展定位,提升茶叶鲜叶产量和加工工艺,增加群众收益,提升中都乡茶叶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出产的品鉴茶可卖20万元1吨,原料茶也达4万元1吨,茶厂被省厅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村集体每年分红24万元,群众务工收入30多万元。全乡茶叶耕种面积近2000亩,年产值达600万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