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丰富并抓实党内组织生活,实现党建引领与日常工作互融共进,让为民服务的意识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丰富“一课”,铸牢党性。上好思想课。开办峰林大讲堂、跬步课堂,各党组织积极开展“党课我来讲活动”,1200多名党员走上讲台,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打造“俗语课”。将理论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土家话”,把“书面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交流会、屋场会、夜谈会等,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让听课的听得进,用乡音传播党音。推出典型课。筛选一批优秀党员、业务骨干党员,开设“五分钟课堂”,讲述他们的典型事迹,传授经验心得。
选好“一片”,强化信仰。围绕红色资源、身边榜样、反面典型,精心挑选能够引起广大党员思想、情感共鸣、激发党员真情实感的教育片,让党员在“观”中学,在“评”中悟。强化警示教育。通过观看《忠诚与背叛》《隐蔽的贪欲》等警示教育片,让警示教育常态化,入人心,变“事后惩戒”为“事前防范”,筑牢底线,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树立优秀标杆。通过观看《红船》《榜样》等革命先烈及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赓续红色基因。结合本土红色文化,拍摄《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传承贺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大庸农民运动先驱李子程》《扩红扩在山巅上》等党建好声音微宣讲宣传片,激发大家爱国爱党的热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落实“一实践”,践行宗旨。以行践学,让学习成果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落地生根。完善基层便民服务机制。健全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全区划片173个、建组462个、设邻1456个,在织密便民服务网络的同时,各村(社区)涌现出“办公开放日”“五彩村小二”、红星小摊等便民服务党建品牌。推进党员“有诺必行 有践必果”。积极发挥优秀党员“五带头”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个人能力、增强活力”方面细化实化承诺内容,实行“制—审—定—亮—履—评”的“六单”承诺法,闭环促进承诺兑现。协合乡龙尾巴社区推行“三亮三带头”,即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带头当表率、带头作贡献、带头促发展,30名党员承诺的179件事项全部兑现。志愿服务扩大便民成效。各基层组织组建旅游服务、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队伍100多支,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群众诉求1200多例,通过一次次的志愿服务,让党员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意识,让实践活动既有深度,又有力度,更有温度。
桂阳县
今年以来,桂阳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优化活动载体,聚焦群众需求,扎实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入脑”“走心”“见行”,全面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
推行“互动式”党课。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大力推行“一刻钟”微党课,支部党员轮流登台,每年至少讲一次,变“书记讲”为“党员讲”,变“说教式”教学为“互动式”课堂,让“讲课的有兴头、听课的有味道”,促使党员干部在精心备课中升华初心情感,在交流体验中明智增信,大大激发课堂活力,持续掀起学习热潮。截至目前,全县登台授课党员累计7500余名,并涌现出《“夜宿梨山”与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人民至上擦亮巡察为民底色》等10余部优秀微党课。
开展“沉浸式”观影。立足桂阳特色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做好结合文章,把生硬的文字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的文艺作品,并制作成片,打造极具桂阳特色的“本土资源库”,给教育警示片加点“土味”,更接地气。以县戏剧家协会党支部为示范的各类文艺剧团党支部先后创作歌舞《领航》、戏曲《仙女赞桂阳》、快板《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等优秀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宗旨意识。全力打造红色研学品牌线路,充分利用欧阳海故居、夜宿梨山等红色教育阵地,以“必看推荐影片+选看本土影片”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沉浸式、体验式观影,铭记红色征程、感受红色熏陶、传承红色精神。
突出“参与式”实践。把“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紧密融合。在认真做好“田间课堂”“屋场夜话”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党员巡讲进基层”系列培训,水利部门走上山塘水库组织防汛备汛培训演练250余次,县科协组织科技特派员走进农业企业开展果蔬、中药材种植培训60余次,两新党建指导员开展企业帮扶100余次等,切实为基层为群众为企业上好微党课、做好微指导、强化微服务,打通群众生产、企业发展、安全稳定中的堵点难点。着重打造“你有难事我来办,你遇困难我来帮”的“红小桂”党建服务品牌,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服务实践活动,解决群众诉求等事项7600余件,切实将“群众呼声”变“满意掌声”。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推动“走找想促”活动走深走实,全县579个问题已解决566个。
益阳市赫山区
益阳市赫山区委组织部围绕“一月一主题”讲好“一堂课”、观好“一部片”、抓好“一实践”,着力提升主题党日活动质效,推动组工干部学在深处,干在实处。
讲好“一堂课”。创新形式讲。开展“理论+情景”式党课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赴烂泥湖精神纪念馆、赫山党史馆等地开展“党课现场讲”活动,把党课讲台搬到党史教育基地现场,以实景教学、实例教导、实事教授推进沉浸式学习,让“微党课”更“接地气”。丰富载体讲。开展“组工微讲堂”岗位练兵活动,引导部机关全体党员个个当教员、人人上讲台,从党的创新理论到组织工作实践,从中央大政方针到热点难点问题,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在备课中品悟真理,在讲课中提升本领。全员发声讲。领导带头到联点村社,结合屋场会、板凳会等形式讲授专题党课。发动部机关年轻干部组建“微党课”讲师团,联系自身经历和工作实际,深入村社、田间地头,针对不同人群文化层次、文化需求等,开展“送课上门、送教到家”点对点授课活动89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观好“一部片”。“线上+线下”灵活学。充分借助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APP、红星云、红星网等学习平台,利用“赫山组干风采”微信公众号每月推送一批党员教育资源包、刊发主题教育有声书等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通过组织支部党员集中收看党员教育片、影院观看党史教育电影等“线下”方式推进理论武装覆盖,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对党忠诚的信仰和干事创业的信心。“教育+警示”重点学。坚持把正面教育与警示提醒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和人民在一起》《习近平调查研究故事》《党课开讲啦》等党员教育片,正面引领党员干部砥砺前行;定期开展廉政、保密等专题教育,集中收看《零容忍》《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等教育片,警励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筑牢底线。“观看+研讨”跟进学。分类整理革命传统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宗旨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等教育片,分项收集省委组织部发布《初心接力》《小哥大事》等学习视频以及《山乡巨变绽芳华》等“本土党课”,建立党员教育片资源库。鼓励支部党员结合自身需求主动从资源库中寻找学习资源,并结合观影学习所得和生活工作实际,互理脉络、互谈体会、互讲打算,开展交流研讨,将“党音”转化为“近音”。
抓好“一实践”。围绕中心下实功。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坚持不懈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消防安全、反诈骗、禁毒等中心工作,发动部机关党员干部下沉街社、主动“亮”起身份,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卫生清扫、政策宣讲、植树护绿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深入调研谋实招。切实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调查研究工作,聚焦如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干部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如何加强区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等调研课题,以及县市区人才引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年轻干部管理监督的意见建议等参阅类课题,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集中座谈、个别访谈、数据建模等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22个、制定措施74条。服务群众见实效。坚持入户遍访工作制度,部领导深入联点的会龙山街道仙蜂岭村以及泥江口镇樊家庙村,收集群众意见63条,解决问题诉求59个,化解矛盾纠纷24起。区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加大协调对接力度,筹集各类项目资金,帮助仙蜂岭村修整山塘、沟渠5处,抢修横山河抗旱机埠,保障300亩农田的灌溉需求;帮助樊家庙村解决群众反映7年的老鸦村公路硬化问题,疏通天桥墟场堵塞河道1500米,有效整治历年来雨水漫流公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