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桑植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桑植民歌节文旅招商推介会上,15个重大招商项目成功签约,在初冬的桑植掀起了一波招商引资“热潮”。今年以来,桑植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党建工作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
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巢好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一是高标准强化顶层设计。桑植县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党建工作同谋划,先后制定《桑植县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指标长”制度工作方案》《桑植县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工作方案》等文件,把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纳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中,力争把每位党员都打造成化营商环境的“多面手”,全力筑牢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全年共召开专题调度会议13次,交办问题8个。二是高规格设立组织架构。建立“指标长”制度,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总指标长”,各分管副县长、各一级指标总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标长”,重点针对全县11个一级指标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以及具体措施,严格落实各“指标长”按月调度、总“指标长”按季调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半年一调度的上下联动管理机制,既明确领导干部职责,也逐一落实各项指标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职责,能够更加精准实现“靶向”发力。三是高质量开展业务培训。发挥业务培训“助力器”作用,完善业务提升机制。通过常态化开展服务管理规范+业务技能提升“双剑合璧”式培训,通过正面引领、反面警示等多种教育形式,着力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切实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200余场。
聚焦专项整治,打造高质量发展“清朗环境”。将开展专项整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目标,围绕从严治党、行政审批、执法监管、公共服务、招商引资等方面,着力解决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本质性问题,切实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一是自查自纠相结合。围绕专项整治行动确定的5个方面,由相关单位主动查找问题,建立整改台账。不断畅通举报渠道,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新闻媒体等方式,对外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今年以来,共收到投诉举报15件,办结15件。二是走访监督相结合。成立联合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县乡两级相关部门、窗口单位、公共服务类企业营商环境进行监督检查。今年以来,走访在建重点项目15个、大型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40户,发出调查问卷125份,召开座谈会31场,收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策兑现等方面问题24个并予以交办解决。三是测评警示相结合。创新开展“关键岗位股长”测评活动,通过网络测评、现场测评和投诉测评,无障碍、零距离、面对面进行评议打分排名,并将评议和测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以测评“倒逼”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督促“关键岗位股长”积极履职尽责,实现作风改进与营商环境同提升。今年,共对8家县直单位的20名“关键岗位”股长进行测评,对测评成绩较差的,免职2名、调整岗位2名、提醒谈话2名。
党建促进立制,促优化营商环境“加码升级”。以党建促进一系列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良药。桑植县聚焦“人”这个关键要素,打造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的“驱动轮”,以干部作风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一是发挥作风监督“紧箍咒”作用,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倒逼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有效杜绝侵害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今年以来,共摸排各类案件2215件,其中涉国企169件,涉民企2046件,评查案件538件,瑕疵案件43件,整改后合格率98%。二是发挥主动服务“放大镜”作用,建立定向联企机制。落实政企圆桌会议制度,面对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共通过政企圆桌会、人大营商环境监测点收集问题14件,办结14件。三是充分发挥目标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评价评估考核机制。按照《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奖惩办法》要求,实行分级化考核,多头调动,形成合力。对在省级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好成绩的单位进行奖励,对成绩不理想的单位负责人实行“调整、免职”等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