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石鼓区: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奋力建设全省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12-22 16:24

近年来,衡阳市石鼓区走设施化、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之路,同步推进设施育秧、设施果蔬、设施渔业,收到农民富裕、农产品富足、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好效果。

抓住设施农业发展主要素

抓住政府引领这个根本要素。邀请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等专家现场把脉问诊,指导制定农业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规划。今年,在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统筹各类涉农资金1000余万元,以奖代补助推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抓住主体投入这个关键要素。用心用情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支持企业家和乡贤能人投资兴业,培育省级龙头农业企业4家、市级龙头农业企业15家,其中设施农业企业14家,累计投入4亿元以上。抓住群众理解这个基础要素。耐心向群众算好效益账、生态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山水林田土适度规模流转。共流转各类用地2.52万亩,占全区农业用地的35%,其中耕地流转率达53.48%,为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

提升设施农业科技支撑力

建设全程机械化集中育秧中心。为保障双季稻生产,抓好集中育秧,推进水稻、油菜全程全面全区机械化生产,集中建设了一个工厂化育秧中心和20000平方米的育秧设施大棚。购置高速育秧播种流水线成套设备,实现浸种、催芽、育苗全过程生产标准化、智能化。建设蔬菜智慧管护系统。充分利用辖区内市蔬菜研究所技术优势,引进山东寿光专业技术人才,建设高标准连栋温室蔬菜大棚、智能水肥一体化、智慧气象管理系统等,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肥力、温度、湿度、酸碱度,助力反季节和高效益蔬菜种植。建设自动化水产养殖基地。全面推进自动投饵、自动增氧、自动尾水循环处理的方式,积极探索“三池两坝”“鱼菜共生”模式,有效提升高密度水产养殖品质和效益。建设水果智能栽培大棚。引进高端优质品种,采用先进科技大棚,突破水果种植自然生存条件,实现“南果北种、北果南种”,建成衡阳最大蓝莓种植基地。

跑出设施农业效益加速度

示范效应明显。坚持以鹏盛农业、蓝美乡侬园、望夫湖等设施农业企业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粮食生产、蔬果种植、水产养殖成氛围、上规模。今年,全区共完成水稻种植1.97万亩,蔬菜种植1.3万亩,水果种植3800亩,水产养殖5200亩,先后获评湖南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湖南省蔬菜生产示范区、衡阳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经济效益明显。通过技术赋能,设施育秧能力提升,可满足石鼓区周边近万亩育秧需求。设施蔬菜、水产亩产平均增长3倍以上,经济效益整体提升25%以上。设施水果实现名优品种自繁自种,极大降低种苗采购成本。华辰物流园(湘南最大冷链物流基地和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建成,开辟石鼓农副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先一公里”,打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后一公里”。全区设施农业年产值超1.2亿,获评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社会效益明显。探索推进设施农业与农户、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400余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28829元,位居衡阳市五城区第一。带动村集体经济普遍增收,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其中5个达100万元以上、1个突破200万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