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化赋能促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1-15 15:3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浏阳市官渡镇坚持党建引领,深耕传统文化,大力实施“文旅+”战略,突出以文培元、以文润人、以文弘业,不断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官渡经验”。

以文培元,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

把牢党建引领“方向盘”。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党员学习“必修课”。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就认这个理·理响浏阳河”、夜话屋场“微宣讲”80余场次,领导干部讲党课20余场次,覆盖农村党员2600余人次。

守好文化思想“主阵地”。依托金元苏维埃政权活动旧址、孔石泉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等红色阵地,组织辖区各党支部开展“追寻先烈足迹、赓续红色血脉”现场教学活动60余场次,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积极组建镇村宣传信息员队伍,强化日常培训指导,深入挖掘官渡特色,让每个人都成为官渡故事的“代言人”,2023年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00余篇次。

厚积乡村人才“软实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吸收11名大学生、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储备27名后备干部,强化内生动力,确保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挖掘和培养“田秀才”“土专家”31人,涌现出种粮大户冯武、蔬菜大户汤良球、苗木大户李代等一批产业能人。充分发挥现有规模经营户、种养专业户等新型青年农民优势,开展农村产业就业培训50余期,培训4000余人次,帮助就业300余人。

以文润人,谱写文明新风建设的“时代华章”

移风易俗树新风。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作用,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生活新方式。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8个,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公益广告150余处,动员老党员、贤达人士、邻长等组建志愿服务队20余支。2023年,竹山村获评“长沙市文明村”、竹联村获评“长沙市移风易俗十佳村”。

典型示范立标杆。结合“三长制”工作,发挥党员、乡贤、邻长示范带头作用,开展“睦邻先锋”“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开设“‘邻’聚力·话在官渡”专栏,宣传耕地保护模范肖成文、文明示范模范文芳、邻里和谐模范吴圣生等一批群众身边的好榜样,以点带面推广崇德向善新风尚。

文化引导传文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立足官渡特色,打造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展演厅、非遗文化展厅等一批基层文化阵地,成立民间文化艺术团,组建广场舞队、客家山歌队、舞龙舞狮队等文艺队伍40余支,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紫薇花摄影节”“村BA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官渡镇综合文化站获评“湖南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以文弘业,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诗和远方”

“文旅+”品牌节会。增强文旅融合力度,依托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着力打造“龙舟嗍螺文化节”“元宵龙狮大赛”“夏季村晚”等系列活动和品牌,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网络关注人数达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增收,促进镇域经济增长。

“文旅+”地域特色。依托现有农文旅格局,以“一村一景”为基础,以紫薇、金桔、藠头、生态田园、幸福屋场为载体,布点、连线、扩面,开发集休闲度假、农耕体验、餐饮消费为一体的官渡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一河两岸”旅游风光带,掀起“品官渡嗍螺、赏古镇夜景、享农家趣味”新风尚。

“文旅+”第三产业。大力培育集新型文化业态于一体的休闲农庄,打造国家AAA级景点嘉园度假山庄、田螺庄园、南边农场等“网红打卡地”;深入挖掘开国中将孔石泉生平事迹、金元苏维埃政权活动旧址等本土红色资源,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以红色文化之旅赋能乡村振兴底色。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