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街道高岭社区地处湘潭市雨湖区北二环,是湘潭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片区。社区深耕扁平化治理改革,以“五邻”(党建引领聚邻、以平安共治安邻、以文化德育筑邻、以数智服务便邻、以互助发展惠邻)共聚基层治理“向心力”,实现党群同心,乐在高岭。
党建引领聚邻
横向构建伙伴“朋友圈”。社区钢城公寓廉租房小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起点,建设“一楼一园一带一苑”,打造了乐岭楼、乐聚园、乐力带、乐岭苑四个服务区,乐岭苑(环北南苑)作为湘潭市“美好小区·幸福家园”示范点,搭建了“红色茶馆”“议事长廊”“幸福驿站”等民主议事平台,构建了15分钟党群服务圈。携手10家雨湖区红色先锋党建联盟单位、3家联点共建单位组成“红心伙伴”;携手3家社工机构、2个社会组织、7个小区党组织、200余名区块治理队伍、3家物业公司、2个商会结成“暖心伙伴”;携手52名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结成“匠心伙伴”。“三心”伙伴让“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推动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要事共商、难题共解。纵向激活区块“末端神经”。通过进一步发挥党员“三长”的作用,“触角式”分布激活区块内“邻长制”的神经末梢,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融合的“邻里一家亲”党建氛围。
平安共治安邻
吸纳专业力量参与基层自治。为依法维权化解纠纷,面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专业服务,实现法治自治相融合,以“专业律师+法律义工志愿者”的形式组建高岭社区法律义工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开展专场咨询6次,入户服务58次,解决矛盾纠纷93起。培育社区志愿组织。建立“一约六会”自治平台,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由原来的10余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的78名。逐步形成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民主协商格局。
文化德育睦邻
社区充分发挥湘潭技师学校、湘潭大学马克思学院、湘潭开放大学、工贸中专等科教资源优势。特色技能进区块:与工贸中专合作开展2场特色技能、3期兴趣小组、15次社会实践;与湘潭大学、技师学院、开放大学举办“社区教育+主题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家庭教育”18场,全方位服务各类居民群体。在环北南苑搭建多个“以文育人”平台,在小区建设老年教育基层教学点“乐学堂”,全民阅读平台“乐书屋”,打通文化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文艺项目进社区。乐学堂社区老年大学发展学员200余人,开设6大课程11大班级。社区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建立“青年志愿服务联盟”;与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的“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系列活动,以“微积分”志愿时间为参考,每年在他们中间评选约25名优秀社区志愿者。
数智服务便邻
积极对接区级综治平台,把社区服务融入“千年雨湖”政务微信协同办公系统和区块事件处置平台,实现区块服务精准、事件处置高效。建好一个信息库。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安防建设,整合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对重点区域安防系统补盲、修复,实现区块可视化治理。织好一张联系网。扎实推进12345热线“一呼即应”,社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好一辆直通车。交办、协调、指导与治理员的相关部门形成了一个闭环,事件办结率、满意率,明显提高,群众满意率提升11%。
互助发展惠邻
高岭社区坚持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融合发展模式,共创互助双赢工作局面。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在雨湖感受幸福”增添色彩。与企业共建篮球场,对社区公园提质改造,发动老党员,责任包干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园管理新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协商议事的邻里角、资源共享的服务角、互帮互助的爱心角、运动娱乐的休闲角,为居民打造N个幸福场景。辖区企业负责人推动企业与地方优势互利、资源共享,解决了社区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给属地学校提供学生实习机会。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片区发展。通过共驻共建,一件一件事情盯着抓,提效率、疏堵点、解民忧,一点一滴惠及民生。栖霞小区运用小区改造项目,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由之前20家门店扩展大35家,增加创业就业人员38人;社区建设社区学校,与老年协会共同运作,协会成员由24名发展到现在262名。每年可为社区创收2万元左右。激活居民向心力,推动双向奔赴。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开展扶志宣讲、丰富文化活动,着力打造邻里互助圈,文化生态圈,激活居民向心力,辖区内的文体队由2支变成8支队伍,人数由30人增加到380余人;社区微益行协会由4人增加到110人,实现社区居民从期盼“他助”到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到奋发图强“自助”的意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