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汝城县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着力在人才“引育用”上全面提质增效,为全力打造“红色沙洲、温泉之都;中国汝城、幸福边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强化意识 加大人才“分量”
认真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将人才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汝城县落实省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产业、园区、党政、教育、卫生、乡村振兴、技能、思政宣传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调优配强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按时组织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常委会议、人才工作推进会议,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责任制,将人才目标考核纳入全县绩效考核、班子考核、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先评优和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县委组织部跟踪督促职能部门落实人才工作主要职责,加强工作调度,建立重点人才工作部门碰头议事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齐抓共管格局。
拓宽渠道 盘活人才“存量”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紧扣“事业所需、发展所需、人民所需”要求,落实郴州市“人才新政52条”、《汝城县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紧扣全县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及文旅、教育、卫生、农林水、城建、园区等部门紧缺人才需求,优化岗位设置,制定汝城县人才需求目录。2023年以来,通过直赴高校引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施紧缺人才招聘引进、公务员招考等办法,累计新引进、招聘343人,其中,招引硕士研究生31人。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拿出真金白银引才、聚才、揽才,努力打造人才洼地。安排1200多万元用于柔性引才,引进了刘仲华院士等110多名中省市专家来汝开展技术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县委组织部联合市人才集团组织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直赴高校开展“企业高校行”专项引才活动,实现“需”和“求”无缝对接,为企业引才提供“精准导航”。
夯实举措 激发人才“能量”
建立健全育才机制,深入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抓好“人人有技能”培训,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先锋队”,让更多的“干将”“闯将”“土专家”“田秀才”破土而出、竞相喷涌。2023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172期1.4万人次,培训活动覆盖到乡镇村组、企业基地、田间地头,培训内容涉及电子商务师、无人机应用等26个方面的技能技术。深入实施“墩苗行动”,选拔6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建立“墩苗培养”人才库,通过“优苗甄选”等方式进行精心培育,择优选拔任用。出台《汝城县2023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发放奖补资金3864万元,其中扶持规模种植大户及企业、合作社625家,助推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激励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涌现了汝城生姜协会朱万兵等140名优秀返乡创业代表。目前,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规模种养殖大户5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34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优化环境 拴住人才“流量”
不折不扣落实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人才保障政策,建设60套人才公寓,并投入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实现“拎包入住”。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优秀专家人才,召开企业家、汝城籍大学生、汝城籍在外优秀人士座谈会,开展“智汇潇湘·才聚汝城”青年人才研修活动等各类人才会议及活动195次,走访联系人才247人次,加强与各类人才的沟通交流、增进感情。推荐21名现有人才申报郴州市市级领军人才、市级高级人才,增强广大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选树优秀人才典型,在汝城党建公众号上开设“汝才风采”宣传专栏,对20名优秀人才事迹进行专栏宣传。表彰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十佳优秀种粮大户、十佳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四敢先进、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医师、优秀教师、优秀科技特派员等优秀人才2451人次,评选名教师64名、骨干教师746名,激发人才创业激情,全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敬才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