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来,南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县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生态不断优化,人才作用充分发挥。
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新格局”
突出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人才工作重大决策及会议精神,组织召开2023年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多次通过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方式,及时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有关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完善党管人才机制。调整优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成员单位职责》《2023年人才工作要点》等制度文件,明确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厘清成员单位权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用人单位发挥作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压实党管人才责任。认真履行“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责任,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列为各单位年度工作考核评价和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以制度传导压力、推动落实。
精准引才聚才,汇聚人才“新高地”
聚焦产业发展。制定刚性引才、柔性引智支持重点企业方案,出台18条措施支持企业引才留才,支持企业引进了博士工作站1家,省市级专家工作站5家,柔性引进柏连阳院士、林亲录教授等专家人才10人。组建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集聚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人才50人来南县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渔家姑娘、贝贝昇等企业开展科研创新,引进虾青素、蛋白粉等稻虾产业新技术25项,实现产业接二连三。
聚焦乡村振兴。全覆盖建立12个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围绕稻虾种养、职业技能开展乡村实用人才培训3500余人次,回引乡贤人才442人,选派2批次14名县直机关干部到乡镇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创新“村集体+企业+农户+文旅”新模式。建立“金犁人才库”,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乡土导师、“土专家”“田秀才”等41人。
聚焦科技赋能。选聘省市县科技特派员85人组成科技专家服务团,全面推广“稻稻虾”“稻稻龟”等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共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0余项,评选金鳞农业等5家企业为科技专家服务团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23年南县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
深化爱才育才,释放人才“新效能”
政治引领爱才。带头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定期开展联系走访活动。推荐50余名稻虾产业人才当选为“两代表一委员”,持续拓宽人才参政议政渠道,广泛集聚人才意见建议。
搭建平台育才。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库、网络安全人才库、文化宣传人才库、党外干部人才库建设,动态管理全县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创业培训24期共800余人,技能培训49期共2400余人。委托湖南隆平培训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南县职业中专等,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90人,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12人、农村创业带头人70人。
优化服务留才。组织20余名青年人才到华容县开展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开展劳模外出疗休养活动3批次,组织劳模(先进工作者)、技术工人共计187人次外出疗休养。用好用活医疗教育住房资源,切实解决人才子女就学、家属安置、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210余件。近年来,落实1800余人次各类人才待遇1200余万元,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表现突出的企业和杰出贡献个人进行表彰奖励1430余万元,有效提升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