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三心”“三意”谱写乡村振兴“人才篇章”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4-10 10:00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重要支撑。近年来,古丈县坚持实践标准、树立长远眼光,健全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措施,激励各类人才竞相投身乡村建设,续写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人才篇章”。

诚心诚意“引”,构建人才“洼地效应”

以优化政策引“专才”。全面梳理中央、省委、州委有关人才政策,立足县域实际情况,推动人才政策集成创新,建立奖励机制,以政策红利叠加形成人才集聚“洼地”,吸引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懂治理、懂产业的专业人才,支持“三农”发展。目前全县各类人才达到8850多名。

以开阔视野引“精才”。依托产业布局,坚持需求导向,制定引才计划,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库,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有计划引进对口型、急需型、复合型人才,提升引才实效。近年来共柔性引进各类专家200多人,建立普通专家工作站5个;引进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28人,今年计划引进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28名。

以服务发展引“实才”。实施“青年人才”储备计划,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充分用好本地籍在外优秀人才资源,把本地在外高校毕业生、企业家、优秀农民工引回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创新引才机制,采取“绿色通道”“人才飞地”等方式招才聚智,让更多优秀人才工作生活在外地、创新创业在当地。近年来,共吸引1280多名在外人才回县工作、返乡创业、回村任职。

真心真意“育”,营造人才“森林效应”

强化政治引领“育”。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助”原则,组建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党组织,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持续做好“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文章。目前全县共建“两新党组织”50个,全县43名县级领导联系100名高层次专家和优秀人才,全县82名乡镇和县直部门党政“一把手”联系164名优秀人才。

坚持因地制宜“育”。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依托高校、远程教育平台、专家服务团等资源,构建农业培训“智慧矩阵”,广泛开展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用好乡村振兴“农民田间学校”“田间课堂”,抓好乡村技术人才、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创业人才等专项培训,提升乡村人才带头致富的能力。目前全县有18家科技专家服务团实践基地,7所“农民田间学校”,103所“农民田间课堂”。

突出人才需求“育”。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注重考虑人才从业经历、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分类分层制定培养计划,围绕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主题,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让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田教授”“土专家”。目前全县“田教授”“土专家”已达3780多人。

实心实意“用”,释放人才“乘数效应”

坚持适岗而用。根据人才专业领域、成长经历、服务志愿等情况,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缓急程度实行双向选择,让人才所用即所需、所做即所长,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促进人才成就事业、事业成就人才。

坚持有岗能用。积极引导优秀人才流向农村,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畅通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渠道。打破编制壁垒和身份界限,推行农村发展顾问聘任制,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全县103个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14.7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73个村收入达到20万元,12个村收入超过50万元。

坚持重岗善用。善于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激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流动。通过轮岗锻炼、多岗历练,让更多的管理人才进村“两委”班子、更多的致富带头人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乡镇领导班子,最大程度释放人才“乘数效应”,为推动古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共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225人;7个乡镇35岁以下领导班子成员占比48%;选派24名年轻干部到乡镇一线历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