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高桥镇:“三个提升”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4-12 22:15

近年来,桃江县高桥镇立足本地历史文脉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和文旅产业资源,不断强化文化赋能,把文化贯穿于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以文聚力,提升乡村治理新活力。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依托文化魅力,涵养文明乡风,凝聚发展力量,汇集发展智慧。搭好“多元化”文化平台。建设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活动室、公众大戏台、农家书屋和健身场地,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开设以“讲、学、诵、读”为主要形式的“高桥大课堂”,每月一课加强文化培训和交流。成立由“三长”、乡贤、返乡大学生、“五老”人员组成的“文明先锋”志愿宣讲队,组织召开屋场宣讲会、文化恳谈会、故事分享会等活动80余场次,评选出文明家庭8户、最美家庭5户,表彰道德模范11人。摸底储备全镇文化传承人、文艺工作者、手工艺制作工匠等文化人才105人,通过人才支撑让农村文化平台“活”起来。办好“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挖掘“耍虾灯”“舞狮”等特色文化项目,举办“乡村春晚”“草根演唱会”、农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送戏下乡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承办中南地区定向越野邀请赛,开展旗袍秀、千人汉服秀、品茶会等文化活动。通过丰富活动让村民精神生活“潮”起来。讲好“沉浸式”文学故事。依托“毛泽东游学之路”“革命烈士胡泽炳”红色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景点;演绎“陶澍桃江求学故事”“清代诗人黎光地诗编”等名人故事,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开设“高桥故事”微信公众号专栏,举办“弘扬地域特色文化 讲好高桥故事”演讲比赛,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讲好“高桥故事”,编写《高桥往事》书籍,通过故事传播让乡村人文历史“热”起来。

以文塑旅,提升乡村建设新合力。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建设乡村好物、提升文旅品牌。抓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地质文化村建设,结合美丽屋场规划设计,突出传统文化元素,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文艺屋场;在主干道沿线打造3公里“竹”文化景观,10个竹元素网红打卡点,一处大型竹廉文化宣传点;修复古代高速公路“宝安益”古道600多级,重建清明官道要塞草子坳长亭旧址;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建成一个特色度假民宿,丰富旅游业态。抓特色文旅产品开发。挖掘本土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化,评选出优秀手工艺人15名,带动群众制作具有高桥特色的“小竹器”手工艺品和“小干菜”农产品,打造“高桥味道”品牌。突出土壤富硒、水质弱碱、空气负氧等生态优势,发展富硒大米、富硒洋姜、富硒竹笋等农副产品,开发高桥“一桌硒餐”,实现村民增收、村集体增效。做大做强竹笋、手工红薯粉、黄精、黑茶等“高桥四宝”,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带得走。抓精品文旅线路提升。以罗溪瀑布为核心,把现代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示范带、特色度假民宿、宝安益古道等景点串联起来,开拓一条集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闭环精品旅游路线,解锁负氧、富硒、弱碱、低温、长寿等基因密码,打造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建成12公里彩虹大道,延伸定向越野路线,形成一条整体闭环体育路线,辐射带动全域旅游。

以文促产,提升乡村发展新动力。坚持文化和产业共促共融,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生产力。“文化+农业”。举办“小竹器小干菜”大比武活动,带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村级商务销售平台,带动群众增收232.25万元;举办高桥茶文化节,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品尝、推广高桥茶叶,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竹产业园,培育竹笋两用林基地3000余亩,建成竹笋加工厂一家,竹笋产业发展来势好。“文化+科普”。擦亮罗溪村国家地质文化村金字招牌,建成地质文化科普研学基地,做活地质文章;建设竹文化基地,培育20余个不同品种竹子,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与中医馆合作,传承中药文化,建设中药材基地,成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小规模种植、合作社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产业优势。“文化+矿产”。依托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引进总投资达6亿元的石洞板岩矿项目和总投资1.08亿元的景田饮用矿泉水生产项目,建设以矿产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打造新型矿业小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