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娄星区在深入开展“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探索“三屋同治”新模式,构建以“屋场”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了“三位一体”强基础、“三治融合”提效能、“三资整合”促发展的乡村善治新格局。2022年列入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2023年列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三屋同治”模式入选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以屋场为基本单元
构建“三位一体”新体系
按照血缘相亲、地缘相近、业缘相融原则,将全区144个村细分为1042个屋场,分别成立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构建起“三屋同治”新格局。
成立屋场党小组,夯实党建基础。以单个或几个屋场为单位,成立屋场党小组,创新“党小组+理事会”“党小组+合作社”等协同工作机制,为加强基层党建提供了新平台、新抓手、新动力。全区7719名农村党员全部纳入屋场党小组,引导党员在屋场、在家门口、在群众身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了党员的身份荣誉感、组织归属感、事业使命感,密切了党群关系。
建强屋场理事会,筑牢群众基础。在每个屋场由群众民主推选3至7名处事公道、热心公益、村民信服的新乡贤组建理事会。原则上由党小组长兼任理事长,确保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理事会“组织员”“调解员”“服务员”“宣讲员”等作用,为村“两委”开展工作、服务村民、推进乡村社会事务管理提供了有力补充。
组建屋场合作社,巩固产业基础。引导有条件的屋场成立合作社,以屋场为单元盘活土地等集体资源,为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风险更可控、经营更灵活、与农户联结更紧密的发展思路。
以屋场为基本单元
打造“三治融合”新平台
积极探索“三屋同治”与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村民说事等务实管用办法有机衔接,将屋场打造成为自治、法治、德治紧密融合的治理新平台。
丰富村民自治内涵,建设美丽屋场。充分发挥理事会引导作用,通过积分制管理、召开屋场会等方式激励村民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聚力建设美丽屋场。通过群众事群众议、屋场事屋场办,至2023年底建成美丽屋场329个,引导农民群众在美丽屋场建设中筹资4954万元、筹工37710个。
提高法治保障水平,打造平安屋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屋场在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着力打造“平安屋场”“无信访屋场”,形成了群众有困难、有矛盾先在屋场解决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区90%以上首次出现的矛盾纠纷均在屋场处理到位,有效实现矛盾不过夜、问题不上交。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屋场。以屋场为单元深入推进德治建设,组织村民共商共议,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尊老爱幼、扶残助困、和邻睦友等文明新风内容纳入屋场公约,让群众自己定规矩、自觉去执行,实现“干部做群众的工作”向“群众做群众的工作”转变。
以屋场为基本单元
激发“三资整合”新活力
立足单个屋场资源禀赋一致、经营规模适度、村民凝聚力强的特点,引导屋场合作社稳步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三资”。目前,全区共组建屋场合作社113家,流转土地7.6万亩。
确好权、分得清。巩固拓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成果,明晰集体土地面积、集体资产规模和农户土地权属面积,算清楚集体“家底”,保障好农户权益,为盘活屋场资源奠定基础。
入好股、合得拢。引导村民以确权土地和闲置资源资产入股屋场合作社,由村集体整合助农资金开展整理,推动“小丘变大丘”、荒地变良田。
分好红、流得出。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屋场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合作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直接与村集体对接,统一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避免了面对千家万户小农户沟通难的问题;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屋场合作社获得稳定分红收入,村民获得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合作社分红和务工收入,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