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松木塘镇:雁阵齐飞 领航乡村振兴路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5-22 18:06

近年来,桃江县松木塘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雁阵工程”,健全完善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凝聚“三长”基层治理力量,以人兴业、以业留人,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成干事创业强大动力,加快推进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贡献“新农人”力量。

树“头雁”,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队伍。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领头雁”效应,通过村(社区)“两委”换届,将一批爱农村、懂农村的人才按程序推选进村“两委”班子队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70%,较上一届上升14%,新当选的3名80后村书记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实现村(社区)班子队伍结构和素能“双提升”,为乡村振兴强核赋能。

二是精准培养村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上级培训要求,依托县委党校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全覆盖,推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至湘潭县委党校参加全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示范班。全面铺开镇级培训计划,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培养”,利用清华大学教育资源聚焦“三农问题”开展远教学习7次,开拓思路、贯通渠道,帮助解决工作实际问题60余个。引导开展自学蓄能工程,3名党组织书记积极主动完成在职学历提升,同时扩大素质提升范围,10余名村干部参与“农民大学生”学习,村支两委队伍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搭建平台强化激励担当。走出去,把先进经验带回来。加强与周边乡镇交流合作,6组村党支部书记、村支两委成员分别赴县内及赫山、宁乡、安化各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借他山之石拓宽视野,认真学习产业发展突破之道。讲出来,把成功做法共分享。精心创设“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坛”,每季度将村党组织书记聚集在一起,由三名村党支部书记分享近期工作的做法与成效并开展研讨交流,为集体经济发展开拓新思路、提供新路径。做表彰,把创先争优化于行。每年“七一”举行表彰大会,共评选“担当作为好支书”2名、“乡村振兴先进个人”20余名,切实激发党员干部活力,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助力乡村振兴。

培“强雁”,组建乡村振兴“方面军”

潜心挖掘,让乡土人才聚拢“一支队”。镇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松木塘镇2024年度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镇村社干部逐人逐户走访排查,共计挖掘232名乡村振兴各领域的“田专家”、“土秀才”、“泥工匠”。

强化培育,让乡土人才练就“硬本领”。镇村两级联动培育“松镇新农人”,聚焦辖区红薯粉加工、生猪养殖等优势产业,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电商运营等培训70余场180余人,积极推荐16名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参与省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全镇共计培育产业带头人30余人,涌现出以八一农场创办人王志强、“松镇香”农村电商品牌创始人刘小红为代表的“新农人”。

善于使用,让乡土人才鼓足“干事劲”。利用“益村”小程序平台,整合全镇包括乡村医生、水电工、货运司机、木匠、厨师等在内167名实用人才信息,辖区群众通过小程序“我要找人”板块一键即可与所需技术人员取得联系,足不出户便可将需要的技术人员邀请上门,全年精准高效对接群众用工需求80余次,为实用人才提供充分的“用武之地”。

引“归雁”,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打好“政策牌”,栽种“梧桐树”。结合全县“迎老乡,回家乡,共建新桃江”行动,坚持落实外出人才的联系制度,镇、村两级干部联系在外高层次人才91人,由镇长带队到福州、深圳、广州等地乡友企业实地开展考察学习,通过向在外人才讲述家乡变化、推介“湘商回归”相关招商政策等,推动在外企业家、技术人才回乡创业、兴业,目前已有乡友返乡创办企业2家,领办合作社14家。

打好“感情牌”,架起“连心桥”。依托“益村”小程序和松木塘镇政务公众号,建立乡友线上交流微信群20余个,定期为在外乡友分析家乡发展近况、发布到村任职政策。同时,利用节假日邀请返乡人员开展座谈会5次,收集回乡发展的想法与需求,鼓励引导人才、资金、技术归乡。镇内主干道枫腊线黑化改造期间,在外乡友积极出资出力,筹措资金100余万。

打好“服务牌”,解决“后顾忧”。精细服务,编制人才返乡服务清单,将养老、住房、生产、入学、就医等10余项重点事项纳入清单,细解人才急难愁盼。整合邻长、村支部成员、镇社会事务办干部和中小学校教师四股力量,为外出务工创业乡友家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进行挂包联系,全镇共计组建关爱队伍15支,对接服务300余人次。在开展联系关爱行动的同时,为群众讲述政府的惠民举措与工作发展方向,让在外乡友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引导乡友返乡共建家乡。

育“雏雁”,发展乡村振兴“后备军”

一是紧盯“雏雁选用”,保障乡村人才储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村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年轻的村级后备干部则正是组织建设的“力量源”。为更好补充基层“新鲜血液”,全镇在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邻长、大学毕业生等7类重点人群中全方位选备,共计培养储备村级后备人才59人,其中,村“两委”正职后备人才31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38人,由邻长发展为后备力量的有17人。

二是建立“雏雁帮带”,细化后备人才培养。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双导师”结对帮带全链条培养机制,创推后备力量归档管理,动态记录后备干部成长路径,镇村干部定期与村级后备力量开展谈心谈话,收集了解后备干部在培养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将每年的民主评议、考核评估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提高后备干部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三是抓好“雏雁实训”,助力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后备干部实践锻炼和岗位交流,30余名后备力量参与到竹蝗防治、人居环境整治、禁捕禁捞宣传等重点工作中,14名后备力量被聘用担任村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员,提前“上岗”熟悉村级业务。同时,试点推行到镇“跟班学习”制度,2名在村实训效果优良的后备干部在镇党群与政务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对口锻炼学习,镇业务骨干“手把手”传授经验,助力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