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大屯营镇:“党群携手”激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5-30 17:07

近年来,宁乡市大屯营镇党委坚持把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培育、引进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锻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本领过硬的乡村人才队伍。

政策引导 提高站位

大屯营镇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强化人才工作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上级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及相关文件精神,对照梳理相关人才政策,及时告知宣传帮助申报。针对人才培训需求,依托宁乡市内外培训基地,加大各行业人才培训力度。镇党委组织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覆盖农业经理人、农业产业三产整合、蔬菜高质量发展、粮油产业、北斗+无人机数字农业培训班5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运行管理业务培训班1期,不断提升专技人员干事创业能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乡村创业充满机遇,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投入返乡热潮。

“项目审批很顺利,资金到位也很快。”白洋村下山塘组村民肖海,在外打工近20年,2023年底在政策影响下选择回乡创业,开展温氏土鸡养殖业,拟投入资金 70 万元。在镇村干部全力协助下,项目很快落地,建设期 6个月,完成生产达到设计规模,将形成占地面积4.8 亩,养殖鸡苗20000只,实现年销售收入 15 万元。目前养鸡场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肖海充满希望地说:“最迟6月初养鸡场就将进入试运行,至少需要8个人手,已经有不少乡亲到我这报名了。”

疏浚渠道 培育典型

发展农业产业,必须解决技术瓶颈,并充分考虑自然灾害、产品销路、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方案。为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大屯营镇根据不同村集体产业发展基础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了“党组织引领、明星企业带动、合作组织共赢、企业村民共富”的产业合力新模式。

大屯营村刘家组村民王建波,在宁乡市从事农产品销售多年。2022年,他受到家乡感召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九曲靳江有限公司,带领本村及其他周边村民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项目,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2023年他的公司建立的高质量庭院经济项目——九曲靳江特色种植刀豆项目,成功带领33户脱贫监测户104人,种植刀豆69.4亩,每户平均增收超过6000元。

“有乡村振兴的好政策,镇村干部的积极配合,企业效益可观,我也更有信心了。”王建波今年计划在石家湾社区建设农产品粗加工的新厂,目前已进入设计规划阶段,将于近期开始动工,新厂建成后将为周边乡亲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

搭建平台 引凤来栖

大屯营镇结合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深入推进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推选378名党员加入“邻长”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积极走访群众,利用后盾单位专业技能、信息资源、人脉网络等优势,采取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方式,全力打造农村创新创业载体,为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才技能培训、项目孵化、产业发展、技术开发、资本投入等提供支持。

三仙坳村韶河三组党员、邻长李波,大学毕业后在深圳经营一家五金加工厂,一直有心为家乡发展作贡献。2023年初,三仙坳村党总支书记成正久、副书记胡英杰趁着春节回乡,上门跟他洽谈将厂子搬迁回村事宜,两边一拍即合。随后的半年内,成正久、胡英杰又多次电话跟进,协助李波协调相关资源,办理一应手续。2023年10月,三仙坳村利用已闲置两年的原高露学校房屋,作为集体经济租赁给李波成立了鑫桥五金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解决附近10名村民就业问题。

主动出击 村企共赢

大屯营镇镇村干部主动出击,着重从致富能人、返乡能人、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挖掘人才,重服务齐聚力,注重激发党员示范带动和服务意识,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均衡、带动共富。

靳兴村靳鑫休闲产业园兴建于2012年,是一处集种植、养殖、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经济体。园区有一定客流量,但一直没有合适的餐饮配套。听说同村毛屋组村民成志强在长沙、含浦等多地开有早餐店、成氏腊鲢鱼餐饮店,在餐饮界小有名气,靳兴村党总支书记刘春祥找到他,介绍产业园内的一栋U型房产:“这个位置交通方便,房屋只需装修即可使用,停车场宽敞方便,做餐饮环境一流。”

今年3月8日,总投资近500万元,崭新的“靳江庭院”出现在产业园内,现在每天生意红火。“第一个月营业额有30多万。”成志强实现了他“带着大家一起致富”的心愿,也给靳兴村带来了30多个就业岗位。至此,“靳鑫休闲产业园”正式更名为“靳江庭院”。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