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乡村振兴“关键力量”,人才队伍建设关系乡村振兴质效。近年来,长沙县江背镇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省会”必须强人才的理念,围绕打造“特立人才”特色品牌,用力挖掘聚才深度,用心丰富育才厚度,用情提升留才温度。
种好“梧桐树”用力挖掘聚才深度
“我们在梅花工贸新区的7栋主建筑已经顺利完工,等设备和原料进来就可以开工生产了。”高新技术企业养益君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江背镇2024年“湘商回归”签约仪式
近年来,江背镇坚持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之路,围绕工程机械、新能源等产业链,精准引才、靶向聚才,不断提高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建立企业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组织40余名干部常态化走访交流,深入企业摸排解决产业人才与技术需求问题。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镇党委书记带头研究、谋划推动、协调督促,求贤若渴觅人才,不拘一格荐人才,厚植沃土聚人才,先后前往江苏、北京、珠海等地与100余名江背籍在外人才面对面交流,组织召开“叙乡情·话发展”高层次人才恳谈会,吸引在外人才回家乡、建家乡,带动引才回归、引业回乡、引资回流,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两翼齐飞。
做大“蓄水池” 用心丰富育才厚度
“果树容器苗培植项目成本比较低,效益高,将闲置庭院‘方寸地’变成致富‘聚宝盆’,不仅让大家能学会一技之长,更能让乡亲们拿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江背镇庭院经济带头人陈昱分享道。
“00后”返乡“新农人”彭湘宇
江背镇既在外挖掘具有资源优势的江背大才,又在内培育深耕农文旅产业的本土能才。搭建以赛育才平台,常态化举办“青年工匠”“乡厨争霸赛”等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员工、岗位能手成长成才。树立“头雁”典型,大力实施“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工匠”培养计划,认定3名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6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挖掘培育一批以庭院经济带头人陈昱、返乡“新农人”彭湘宇等产业发展领头人为代表的新型乡村致富带头人,构建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格局,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筑好“凤凰巢”用情提升留才温度
“现在在机场和高铁站出行都有专用通道,为我出差谈业务在通行上提供了不少便利,还能无抵押申请‘优才贷’保障资金周转。”今年被认定为长沙市D类人才的彭林满足地说道。创新优化服务,筑好人才凤凰巢,涵养爱才留人最优生态,让“引凤来栖”成为“引凤长栖”,截至目前,江背镇已培育长沙市高层次人才D类4名,数量在县内镇街中排名第一。
江背镇定期开展人才政策专题宣讲会
江背镇分类建立镇级“人才库”,村级“能人库”,实施“点对点”联系、“一对一”服务,深入100余家企业等送政策上门、诊项目到人,开展各类人才沙龙暨政策推介宣讲会10余次,提供就业指导、技工考证等各类服务,覆盖全镇190余家工贸企业,累计服务超400人次。加大优秀人才的宣传推荐力度,在全镇上下打造礼遇人才、服务人才、集聚人才的良好生态,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动力。打造全省乡镇第一个集人才服务、培养培训、人文展示、商务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特立人才”驿站,做好人才服务“后半篇文章”,为人才就医、子女就学提供专项咨询通道,提升乡镇人才工作温度。完善人才在培养培训、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机制,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留住人才。
江背镇将坚定不移优生态、培沃土、搭平台,完善镇域人才队伍引、育、留全链条工作体系,确保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坚持产才融合,推动人才队伍活力迸发,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亮点的“特立人才”品牌,构建江背聚才育才留才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