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不挡致富路,产业振兴正当时。走进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渠水河穿境而过,两岸植被郁郁葱葱,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3.3%。沿河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带药香四溢,青朗至漠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
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青朗侗族苗族乡聚焦产业发展弱项短板,在抓重点、攻弱点、破难点上下功夫、想办法,落实产业发展工作责任,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会同县委“1354”工程,抢抓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深耕乡野沃土,全力助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
找准“路子”,谋定发展理念,聚起振兴“内生力”。立足乡情实际,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布局,找准农村产业发展方向,把握政策红利,抢抓发展机遇,按照产业发展“有政策基础、有自然条件、有产业能人”的思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多方式、多渠道、全方位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形成了以茶叶、中药材、油茶为支撑的“3+N”产业体系,即“3”为三大支柱产业:中药材种植、油茶(古法榨油)、生态茶叶;“N”为猕猴桃、橙子、辣椒等特色水果蔬菜产业。
开对“方子”,做优特色产业,打好发展“优势牌”。近年来,青朗侗族苗族乡依靠强大的政策支撑,立足实际,布局特色产业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聚焦优势产业,积极推动“3+N”产业体系效益凸显。采取挂牌服务、“一企一策”等方式给予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做优现有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与参与合作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采取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吸纳就业、资产收益等方式,合理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进而实现融合主体、集群发展的模式创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青朗侗族苗族乡淫羊藿、黄精、玉竹、紫竹、钩藤等10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超万亩,青朗村、木舟村、白泥村获评怀化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七溪村黄精种植基地获怀化市2023年度十大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全乡有机茶园面积达2500余亩,在瑞春茶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下,茶叶品质逐年提升,茶叶年销售额超300万元。油茶产业不断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古法榨油”品牌,茶油年产量超30万斤,年产值超1500万元。
夯实“底子”,完善基础建设,挺起转型“硬脊梁”。青朗侗族苗族乡侗、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75%以上,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民族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逐步扩大农村产业发展规模,以打造万亩中药材产业示范种植基地为目标,协调发展原有的茶叶、油茶(古法榨油)、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全乡上下干部职工、村干部、群众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各产业基地的产业路、厂房、供水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新修或完善产业路30余公里、精深加工厂房3座、供水设施20余套、供水管路30余公里,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生产效能逐步提升。
谱好“曲子”,做好服务保障,唱响群众“致富经”。牢牢把握青朗至漠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建设机遇,强抓托口水电站、朗江水电站重点库区移民乡镇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将青朗侗族苗族乡农村产业发展带上新的台阶。在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各村产业基地通过聘请、劳务外包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带动全乡3000余名留乡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通过从事栽种、除草、施肥、日常管护等工作获得劳务报酬,还通过闲置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得到土地流转金、年底收益分红,2024年全乡各产业的发展已为农民发放工资及分红500余万元,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