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四抓四助”促发展 驻村帮扶强产业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4-11-12 10:53

近年来,吉首市各驻村工作队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经济产业、跟进技术服务、拓展销售渠道,充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驻村“力量”。

抓好民生所盼,助力基础设施更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为准确了解村民们的需求,各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遍访农户、召开夜谈会、院坝会、三长上门听意见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服务群众做好精准“点单”,做到“靶向”施为。统筹水、电、气、路、通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保障经济发展基础。吉首市各帮扶后盾单位,共修建产业路28000余米,马颈坳镇榔木村筹集300万元资金,组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铺设入户管道约6公里、建设二级加压泵站1个、安装水表233户,圆满解决千百年来困扰全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榔木村先后成功纳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州级同心美丽乡村创建。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乡村更加生态宜居、乡风更加文明,全面改善乡村面貌。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抓好产业方向,助力资源整合更高效。因地制宜才能找准立足点,抓牢着力点。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村情民情进行调研,掌握产业及村民经济作物发展情况,组织村“两委”讨论产业发展方向。通过邀请相关的农业技术专家,外出考察项目引进技术等方式,围绕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综合分析地貌特征、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现状,帮助村里找到适合的产业方向。吉首市大兴村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民情,引进牛蛙养殖产业、冷水鱼养殖产业、黄桃种植等产业,实现年产值1200余万元,吸收村内村民稳定就业50余人,临时务工300多人次,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良好局面。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乡村加快实现全面振兴。

抓好技术服务,助力核心产业更兴旺。通过及时走访收集村民们在平时生产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痛点、堵点,工作队帮助衔接相关技术单位,联系邀请相关农业技术专家给村民们提供帮助和咨询,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让村民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石家冲街道勤丰村驻村工作队多次邀请省农科院、湖南农大、州农科院、科技型企业的有关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为勤丰村发展出谋划策,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进行土壤检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累计邀请16批次100余人次赴村开展指导。在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精心组织下,通过引进科技型企业、引入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有效提升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科技赋能产业振兴。搭建起了科技助农的桥梁,助推农技指导下乡常态化,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不断发展。

抓好销路拓展,助力经济收入更丰厚。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努力开发新的产品,在帮扶资源的基础上,打通超市、电商等销售渠道,建强建长产业销售链。对于中小规模的经济作物和中小规模的个体户,化零为整积极商讨销售门路,利用微信朋友圈、短视频、直播平台拓展销路,寻找厂家和商户进行订单式收购,助力大家及时将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收入。太平镇茶群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同吉首市晟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接,开展订单农业现场收购活动,现场收购白云贡米干谷2万余斤、小南瓜3万余斤,助力30户大户及村民销售。以专业农业公司及合作社市场运营销售为主体,本村家禽、腊肉、大米优势为农产品供应,村集体经济为桥梁,落实生产种植订单后,村集体负责组织生产收购,广大村民大户按照订单量进行种植培管,在保证固定收益前提下,放心干、大胆干,通过稳定的订单农业模式,群众增加了收入。提升本村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程度,助力产业内生发展动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