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产业与人才的双向驱动成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保靖县坚持“产才融合”发展思路,在靶向引才、创新育才、诚意留才上下功夫、开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产业需求”靶向引才。依事择人强平台。实施产才融合“积势蓄力”行动,聚焦保靖黄金茶、绿色食品暨农产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中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绿色矿业新材料“2+4”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产力协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保靖黄金茶产业研究院”“县域农业性质生产力研究院”等人才平台,构建人才招引矩阵,提升各类人才吸引集聚能力。靶向发力“柔”引才。巧借“外智”,探索季节性“南飞”技术人才、专家院士担任顾问指导和来县挂职等柔性引才方式,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吴义强、柏连阳、单阳、印遇龙等高端人才29名。省派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研究员杨水芝连续八年来县指导柑橘产业,引进园丰脐橙新品种,品种改良3万亩,建立了高标脐橙示范基地500亩,扶持一批柑橘种植、销售企业,韵莱农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乡情纽带“系”人才。充分挖掘和利用保靖籍在外人才资源,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畅通在外人才联系联络渠道,以传统节日等在外人才回乡为契机,强化“乡情、亲情、友情”互动,创新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今年以来,全县通过人才回归、技术回援、项目回迁、资金回流等方式引进200余名城市人才和青年实用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实现“飞雁”变“归雁”。
瞄准“产业发展”创新育才。手把手教技巧。坚持在产业一线育人,充分发挥“院士+顶尖团队+本土专家+田秀才”人才服务产业链式效应,以“课堂理论教学+现场实地示范+互动答疑解惑”的方式,“靶向精准”补齐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短板”。先后开展“田间课堂”“专家讲堂”等送科技下乡活动300余期,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2万余人,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选示范促增收。着力选树“领头雁”、用活“土专家”、补齐“人才链”,从305名农村实用人才、87名青年返乡创业企业家、105名新乡贤人才中阶梯式培养支持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领头羊”。省委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复兴镇,为食用菌种植实用人才“传经送宝”,凤巢山片区2024年共销售鸡枞菌9000余斤,销售额达12万余元,有效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强引擎雁群飞。推动“十路人才”引育计划,实施百名农创客“头雁”领航、千名好青年好乡贤“归雁”助航、万名新农人“群雁”展翅行动,组建乡村青年网络营销队伍230余支。示范带动全县农民素质整体提升,全面实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民大学生345人。
创优“暖心环境”诚意留才。优化政策软环境。营造最优人才生态,先后出台人才政策“黄金十条”“乡村人才振兴十条”“大学生引进十二条”,今年来着力打造人才新政“3.0版”,制定《保靖县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设置人才专项基金1000万元支撑人才政策,为人才创新创造提供“真金白银”硬支撑。发放“金卡”创活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为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出台《“企业家金卡”暂行实施办法》,向企业家颁发首批“企业家金卡”140张,持卡者可进行免费体检、县内各旅游景点免费游览、在子女入学、土地、资金、补贴等方面享受优待便捷服务,进一步厚植投资兴业、返乡创业的沃土。“双员”服务心贴心。建立“人才服务专员+政府助才专员”的双员服务机制,为人才在职称评聘、家属安置、子女就学、医疗就诊、房屋购置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持续开展保靖“人才周”活动,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讲好保靖人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