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素。近年来,南县中鱼口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推动镇域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以“小阵地”展现乡村振兴“大作为”,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好储备“先手棋”,精准搭台聚全才
完善引才机制。充分摸排收集全镇乡友、亲友提供的人才信息,挖掘本土能人志士,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信息核对,建立并动态管理“中鱼口镇人才服务站8类台账”,精准锁定并吸引目标人才。
拓宽引才渠道。创新举办恳谈会、招商引资活动等,诚邀在外精英回乡共谋发展,参与乡村治理与产业投资。今年以来,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组织各类活动19次,新签约本地农村人才52人,引进外地人才11余人。
推动项目引智。依托重点项目,灵活引进高级专家及一流高校毕业生,鼓励各类人才带资金、带技术,为镇域发展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引进南县云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金岳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高级专家6人,为镇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走好培育“长远棋”,靶向施策育良才
培育乡土人才。开展“土专家”“田秀才”等特色培训,将实用、高效的种植、养殖技术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农民家门口,激发本土人才潜能。2024年以来,中鱼口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在全镇范围内开展9次乡土人才培训,覆盖全镇15个村(社区)。
打造头雁队伍。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队伍,采用“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多元培训模式,增强农村“领头雁”的带富能力。3月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积极组织两新组织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村(社区)干部参与产业带头人培训班、应急救援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活动,着力提升其带领强村富民的能力。
培育青年力量。实施“老带新”及“导师帮带制”,培育青年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截至目前,中鱼口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共发掘培育47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其中,90后后备干部23名,95后后备干部11名,后备干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该镇乡村振兴青年力量逐步培育充实。
走好服务“保障棋”,用心用情留贤才
完善配套,提升幸福感。优化基础设施,丰富文化生活,提升人才归属感。该镇为引进的人才在驻站期间提供交通、参观考察、洽谈对接、政策咨询等服务,定期会商研判解决人才引进和开展服务中的困难。
搭建平台,促进就业创业。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构建交流平台,助力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合适舞台。中鱼口镇启动乡村振兴人才服务月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该镇人才服务工作专班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实地走访调研方式先后走访天天来米业、国安米业、平鑫稻虾合作社等9家企业,发放相关宣传资料50份,共计解决企业疑问13条。
情感联结,乡情留人。利用节假日举办“情系桑梓”座谈会、屋场会等系列活动,传递温暖与关怀,增强人才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暑假期间,组织开展“智汇潇湘·鸿雁之约”座谈会活动,共有22名在校大学生参加本次活动,引导广大学子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投身家乡发展。
走好选用“关键棋”,不拘一格用英才
用好“关键少数”人员。发挥镇村干部引领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及时将“关键少数”人员派到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帮助各村强组织、增活力、兴产业、优服务。2024年4月,该镇组织70余名镇村干部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鼓励镇村干部在比拼中提升自我,展现作为,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用好专业技术人员。该镇在人才分配工作中,充分考虑专业特质、性格特征合理使用调配人才,做到“人岗相适”。中鱼口镇36名专业技术人才均放到与其专业相匹配的岗位,充分调动专业人才积极性,发挥出最大价值。
用好农村实用人员。利用乡土人才资源,举办技术培训班,中鱼口镇充分发挥198名农村实用人员的能力,带动周边群众技能升级。围绕中鱼口镇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组织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定期邀请相关产业能人、致富能手、技术专家为广大农户授课,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助推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