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岳阳市南湖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聚焦“六大人才团队”建设,从全区现有人才寻找突破口,就地取材、因地育才,促进人才“提质”“增量”。在2024年岳阳市本土人才项目选拔中,小荷人才、岳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巴陵工匠、扎根基层优秀人才等项目均获殊荣。
立旗定向,把稳人才规划“方向盘”
11月1日,在全市2024年第四个“人才日”岳阳市人才(企业家)表彰联谊晚会上,荣获2024年度岳阳市巴陵工匠的彭兵老师在上台领奖后说:“2023年因南湖文旅产业规划,我被引进南湖新区,在洞庭湖小镇建立非遗工匠城,南湖新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非遗产品对文旅发展的带动作用,使得非遗工匠城在短短2年内成为岳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非常感谢南湖新区领导的关心支持”。
近年来,南湖新区党工委围绕市委“1376”总体思路,聚焦本区“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针对文旅发展策划、运维、营销、管理等人才稀缺现状,采取校企合作、柔性引才、兼职挂职等多种途径,引进文旅发展人才200余人。
突出顶层设计。先后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20余次,协调解决人才重大问题36个,牵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18名,示范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抓好“第一资源”,在全区上下形成大抓人才的鲜明导向、强大合力。
突出政策赋能。研究出台加快推进人才强区战略20条措施,推动形成符合南湖实际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流动的全链条全周期人才政策体系。
突出目标导向。加强评价评议,表彰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16个。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职称评定、成果转化等方面设置指标,累计收到宏观问题研究性论文10余篇,个人针对性、操作性对策建议30余篇,集体活动研究意见建议50余篇。
引育并举,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正大岳阳有限公司人事经理王雨婷在湖南农业大学2024-2025学年“正大班”授课交流活动中说:“能够跟湖南农业大学取得如此长期有效的互动联系,多亏南湖新区鼎力相助、牵线搭桥。过去几年,我们公司在农大动物医学学院招聘管培生、年轻骨干共计100余人,极大地充实了公司后备力量。”
近年来,南湖新区紧盯产业需求侧,优化人才供给侧,动态调整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目录,通过与湖南理工学院、湘北女校、岳阳职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在人才联合培养、关键技术交流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靶向培养服务产业人才600名。
聚焦项目精准引才。依托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先后招引岗位任职、企业兼职、柔性挂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59人。先后招引熊猫饲养、景区运营、市场拓展等文旅产业紧缺人才51人,帮助辖区医疗康养、金融保险、文旅服务等企业招揽中高层次专业人才77人。
聚焦产业融合育才。定位区域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产才融合赋能发展行动,积极组织区内重点特色产业企业开展系列引才活动,近年来举办“四海揽才”招聘会3次、高校直招12次、线上招聘30余次,帮助辖区正大、建工等企业招聘专业对口人才395名。
聚焦平台系统成才。持续加强文旅、康养、教育、科技等6大区级人才团队建设,动态调整人才团队组成人员18名,常态开展人才团队团建活动36次。开展创新创业、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14期,累计培训相关领域人才1700多人次,区级人才库入库人才达到579人。
优化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南湖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四海揽才人员李垚说到:“刚到组织部工作那段时期,事务纷繁琐碎,没有处理工作的经验、方法。在导师帮带制文件出来后,明确了有工作经验的长辈带我,我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全区干部教育、干部档案管理等业务工作,目前专业素养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多亏导师对我的指导帮带”。
近年来,南湖新区建立年轻干部“导师帮带”一线墩苗锻炼培养计划,坚持以老带新、大胆使用原则,加强各类人才分层培养,优化教育、科研创新等资源结构布局,在教育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体系、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下发各类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
优化服务留才。对全区137名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年轻干部,建立一对二成长帮带机制。投入1400多万元的南湖人才公寓全面建成使用,44套人才公寓入住中高端人才73名,协同解决入住人才子女就读、配偶就业、安居购房、社保办理等问题368个。
兑现保障留才。区本级每年预算安排人才工作经费500万元,用于兑现各项人才政策。近年来累计兑现购房补贴、青年人才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168万元,发放南湖英才、南湖名师等奖励资金30万元。
营造环境留才。探索建立岗位练兵、人才比武机制,常态化开展文旅知识竞赛、名宿名店评选、讲解人员打擂等系列活动12次。近年来累计拨付人才经费195万元,下发人才工作表彰通报8份5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