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古丈县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在乡土人才的“引育用”上做足文章,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优势,加速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工作队伍,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等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抛出爱才“橄榄枝”,加快优秀人才回引步伐
乡土人才植根乡村沃土、富有乡梓情怀,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乡村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扎实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该县在鼓励和吸引乡土人才回乡上用心、用情、用力,让乡土人才听到家乡的“呼唤”、感受到家乡的“诚意”,加速回归步伐。该县通过成立古丈县返乡创新创业者协会、长沙古丈商会、古丈县红茶产业发展协会等社会组织,目前全县已有1382名在外人才返乡,或回村任职,或领办企业和合作社;同时依托古丈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分行业分类别开展培训,目前共培育4500多名乡土人才。
增强返乡人才干事创业信心。该县在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干事创业方面,既打好乡情乡愁牌,充分发挥“情怀”的吸引力、撬动力,也把乡村发展的成效和美好前景更直观地展现在他们眼前,让其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和信心。近年来,该县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共举办座谈会、联谊会、观光会、报告会100多期(次),5000多人次参加。
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该县坚持服务“前移”、工作主动,积极与在外人才沟通联系,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了解掌握和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问题,带给在外人才更多的暖心服务,推动更多在外优秀人才带知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放心、安心地踏上回乡的归途,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人才活力。目前,该县返乡人才创办或领办涉农企业2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0多家、家庭农村100余家,带动1万余户农户就业增收。
建好育才“加油站”,不断提升乡土人才能力
乡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验丰富、熟悉情况、与群众联系密切等优势,但也存在眼界不够宽广、思维不够活跃、能力素质有待提升等不足。
不断激活乡土人才创业动力。该县持续发力,把教育培训工作抓好抓实,在帮助乡土人才补齐不足,助力乡土人才提能增效方面做足文章,让乡土人才学到更多“真功夫”,练就更多“硬本领”,让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展现出来。近年来,该县分类施策,每年都要举办培训班50多期,分行业分别类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在乡土人才开发当中形成风向标。
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综合能力。该县不断完善和持续坚持“走出去学”的培育乡土人才的模式,通过选派优秀乡土人才到大专院校学习,到科研院所培训研修等,帮助乡土人才打开视野、拓宽思维,提升乡土人才服务效能。近年来,该县每年都要组织全县11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派300多名优秀县派科技特派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乡村CEO等人才外出培训学习。
持续提升乡土人才培育质效。该县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求实效,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在将大学教授、科研院所专家作为“骨干”师资外,同时将本县150多名农技专家、产业大户、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土专家”纳入师资队伍,让乡土人才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该县在各部门举办的“农民田间课堂”等培训中,都有“土专家”为村民“传道授业解惑”的身影。
奏响留才“关爱曲”,助力乡土人才植根乡村
把更多的乡土人才变成乡村振兴带头人,应真正把乡土人才留下来、扎下根,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为乡土人才搭建事业舞台。该县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乡土人才的特点,主动作为,积极营造更好的氛围,引导乡土人才到更合适的岗位开展工作,切实做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激发乡土人才内在动力的同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活力。今年,该县从乡土人才中选派84名为县派科技特派员、1名为州派科技特派员。
为乡土人才排忧解难。该县县级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与乡土人才结对帮扶,各部门成立“专班”,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了解乡土人才的“急难愁盼”等问题,通过交办、督办、现场会等渠道,为乡土人才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今年,该县人大、政协多次组织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调研乡土人才创业情况。
为乡土人才“穿衣戴帽”。该县加强“乡土人才”智库建设,做好典型选树工作,积极宣传作用发挥明显的优秀乡土人才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不断增强荣誉感和归属感。今年,该县开辟“乡土人才”专题专栏,以县融媒体为中心,通过人物专访等形式,对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返乡创业人才等乡土人才中的先进典型、先进做法进行系列宣传报道,目前已宣传报道60多位,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