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宁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通过“组织联建、管理联抓、服务联办”,把城市社区建成组织有力、治理精细、服务便捷、环境优美、文明守法、邻里友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组织联建强基础
推行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探索以块为主、条块融合、双向用力的具体抓手,健全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工作机制,推动县直部门融入驻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形成常态长效,推动县直部门、群团组织等政策资源聚焦到社区,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和就业体系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和基层党建体系建设。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通过共建、联建、派驻等方式,探索建立“社区+机关”“社区+园区”“社区+企业”等跨领域党建联合体,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欢度传统节日等活动载体开展共联活动,有效促进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双向融合、互联互动。按照“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做法,为改善万家坪社区江口园巷脏乱差,长铺镇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组织镇机关、住建、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开展10余天的集中整治,街巷秩序、卫生大为改观,切实提升城镇“颜值”,赢得周边商户居民一致“点赞”。截至目前,32个责任单位共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7次,开展共联活动112次,参与党员739人次,覆盖居民6000余人次。
管理联抓优治理
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邻长共同参与的住宅小区“五位一体”协调共治机制,每月联合片区民警、网格员等召开研判会议,增强对辖区各企业、商铺、居民的治理情况沟通。结合“一社区一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挖掘培养一批学法、守法、用法、宣法的“示范户”“调解员”和“明白人”,并成立以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律师事务所为主体的法律服务团队,联合司法所、社区警务室等常态化开展矛盾调解、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建立物业管理与综合执法工作衔接机制,整合辖区内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物业管理等力量,对住宅小区内高空抛物、乱搭乱建、违规饲养宠物、非机动车乱停放乱充电、毁绿种菜、乱贴小广告、楼道堆放杂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开展整治,切实提升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建立“书记例会制度”,每季度由乡镇党委书记召开跨社连片工作例会,研究解决社区治理突出问题,依托社区党组织书记沙龙、社区治理“金点子交流日”等活动载体,每季度推动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围绕社区治理、网格管理、矛盾调解等方面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在相互交流互鉴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2023年以来,累计培养社区法律明白人25名,召开书记例会7次,交流讨论21次,上门为1000余名居民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调解矛盾纠纷200余件,开展联合整治31次。
服务联办聚合力
推行“部门(企业)联支部,落实到网格,联动到群众”工作模式,推动在职党员接领小区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切实把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作为“大事要事”来抓。结合片组邻“三长制”工作、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党员、邻长开展日常巡查走访,收集汇总群众所需所想,帮忙协调处置各类矛盾问题,逐步实现为民服务常态化、实体化和专业化,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医疗专家等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四点半课堂”“三长进万家”等活动,提供爱心义诊、知识讲座、上门宣讲等服务。推行“自治+积分”管理模式,长铺子乡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志愿服务“积分超市”,将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党员楼栋长邻长纳入“居民积分”管理,鼓励志愿组织和居民跨社区承接服务项目,根据分值兑换礼品,充分调动志愿者、居民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为民服务效能最大化。长铺镇整合“议事长廊”“议事亭”“周末议事厅”等设施,常态组织开展“网格小课堂”“楼院板凳会”“网格夜话”等自治活动,实现了“社区事务大家商、社区决策大家定、社区管理大家评”的群众自治目标。2023年以来,改扩建社区服务场所3处,累计开展志愿活动60余次,动员志愿者超过1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800余份,举办幸福集市、读书分享会、义诊进社区等活动146场次,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